跳到主要內容

基層代表陪跑 製造「差額」假象長青網文章

2012年05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5月12日 06:35
2012年05月12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全國各省、直轄市和自治區陸續公布參加今秋「十八大」的代表初步名單,根據中央組織部去年10月發出的關於十八大代表選舉的通知,差額(候選人名額多於應選名額的差額)比例必須「多於15%」,而領導幹部比例不得超過68%。北京市日前率先篩出第二輪人選,但被「叮走」的幾乎全是基層一線黨員,官員代表「巋然不動」,令人懷疑基層代表名單都是為「差額」而虛設。


叮走一線黨員 留市委常委

北京市委在3月15日公布的首批候選代表名單有84人,而4月23日公布的第二批名單僅70人。根據公布,出局者全部是在基層一線的黨員代表,包括郵遞員、教師、銷售經理等,其中也有個別低階官員,如財政部駐北京市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監察專員王光坤、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主任楊斌等,但市委常委等高官全部「巋然不動」。


幹部比例降2% 實質影響不大

根據中組部的通知,差額比例必須「多於15%」,十七大時的規定是「不少於15%」;而領導幹部比例「不超過68%」,較十七大的「不超過70%」亦略有進步。但經認真計算,十七大正式代表2216人中,領導幹部有1586名,佔71.6%,實際已經超標;而十八大有2270個名額,68%就是1543人,實際只減少43人,分到每個代表團只減1至2人,改革幅度微乎其微。


未表明篩選理由

而要達到「差額多於15%」,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找多些人出來「陪跑」,在北京第二輪公示的公告上,只稱是對人選「經過認真研究,在組織考察和徵求意見的基礎上,根據代表條件、名額和結構要求」確定名單,並未明確講出篩選理由;而廣東省組織部長李玉妹更稱一開始組織了600多名基層代表參加遴選,首輪選出60人,第二輪33人,現時僅剩29人,顯示「差額」數字要多好看,完全視乎要組織多少人的「海選」而已。


明報記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