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我哋係小販管理隊,唔係小販殲滅隊,但礙於職責在身亦無辦法。」小販管理隊肩負維持市容、掃蕩無牌小販的職責,但諷刺的是有前線人員亦對當局的小販政策心存疑問。
一名不願透露身分的小販管理隊員說﹕「以前香港不少人靠做小販養妻活兒供書教學,更有子女最終大學畢業出人頭地,今日?無啦!」該員工說,前線人員要避免與無牌小販衝突,最重要是個人性格與修為,面對態度頑劣囂張的無牌小販,必須秉公處理,「但遇見老弱小販,口頭警告趕走佢咪算囉!」
該隊員感慨﹕「其實係政府小販政策有問題,現時好多低下階層市民無出路,搵唔到食先做小販,隊員有時亦唔忍心趕盡殺絕。」他認為肅清無牌小販的同時,不少香港地道文化也被扼殺。他認為人不能純粹用金錢物質養活了事,必須靠雙手幹活獲得成果才能證明個人存在的價值,「如果政府重發小販牌,規劃小販專區改善管理,相信很多問題可迎刃而解」。
政府前線僱員總會小販事務隊員工分會主席黃華興指出,食環署指引列明,前線人員應以先警告再執法方式,在列為小販黑點的各類繁忙車站、港鐵站、行人路等地點掃蕩無牌小販,行使酌情權時要按個別情况而定,至於曾被拘控的無牌小販,前線人員可毋須警告便檢控。
據了解,食環署早於2001年已為小販管理隊制定行動指引,原則上除非小販超出某些「底線」,否則會採取「先警告、後驅散」方式處理,如仍不獲理睬才執法。所謂底線有兩個重點﹕一,不容許擺賣熟食;二,擺賣地點在主要通道、車站或行人天橋等人流多的地點。
2006年小販彭東尼被販管隊追捕時被車撞重傷後,食環署曾向立法會交代行動指引,至07年亦為指引增加一項(見表),即面對老弱傷殘小販時,必須先經充分考慮才執法,而且行動必須合理。今年2月,署方曾向各區總監及小販管理主任發出文件,要求他們向下屬重申署方過去的指引不變,相信信息已清晰傳達。
2025年03月07日 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