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本港錄得今年首次有感地震,距離本港約190公里以外的廣東河源昨凌晨發生黎克特制4.8級地震,天文台表示接到逾10名市民報告感到震動,時間維持數秒,地點遍佈港九多個地區。研究地震專家指出,河源的新豐江水庫是觸發地震的主要原因,根據外國經驗,大型人工水庫觸發地震的級數不會超過5級,對100公里外的大亞灣核電站不會有影響。
料不影響大亞灣
廣東省地震局昨亦確認為「水庫地震」,又指各類監測數據顯示,廣東近期再發生更大地震的可能不大。
香港天文台分析,昨凌晨2時34分錄得一次4.8級地震,震中位於廣東河源西北約35公里,距離香港約190公里。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莫慶炎說,本港的地震烈度是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表的第3度,即在室內感到震動,懸掛物搖晃,震度屬輕微。地震的震級表示震源釋放出來的能量,而對人類的影響則以烈度表示,由1至12度不等,數字愈大,破壞力愈高。
陳雲﹕座椅及風扇顫動
天文台昨共接獲逾10名市民報告感到輕微震動,時間維持約數秒。在沙田居住的時事評論員陳雲在社交網站表示,昨早約2時35分感到輕微震動,歷時4秒,座椅及風扇左右顫動。綜合網民回應,新界各區包括流浮山、大埔、火炭等,九龍各區甚至港島鰂魚涌亦有人表示感到震動,由數秒至10多秒不等。
資料顯示,今次是天文台自1979年設立地震監測網絡以來,第8次錄得河源地震,令本港發生有感地震,對上一次是1999年8月20日。
水庫儲水增地殼壓力
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陳龍生指出,今次地震屬「誘發地震」,自從全華南地區最大的新豐江水庫1960年代建成,河源市便不時發生地震。他說,河源本身擁有斷層但相對穩定,地震機率不高,但新豐江水庫儲存大量淡水,增加地殼壓力,令斷層變得不穩定,「當累積到一定程度的壓力,就會釋放出來,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地震」。新豐江水庫面積1600平方公里,較香港大45%。
他說,外國不少大型水庫亦有誘發地震問題,但過去經驗顯示,地震級數不會超過5級,破壞力不大,而本港過去因河源地震而錄得的有感地震烈度介乎2至4級,影響亦有限。
至於在本港50公里以外的大亞灣核電站,設計上能抵禦8級地震,河源地震應不會影響核電廠運作。廣東省地震局副局長梁干表示,河源地震屬於水庫地震。
料不影響大亞灣
廣東省地震局昨亦確認為「水庫地震」,又指各類監測數據顯示,廣東近期再發生更大地震的可能不大。
香港天文台分析,昨凌晨2時34分錄得一次4.8級地震,震中位於廣東河源西北約35公里,距離香港約190公里。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莫慶炎說,本港的地震烈度是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表的第3度,即在室內感到震動,懸掛物搖晃,震度屬輕微。地震的震級表示震源釋放出來的能量,而對人類的影響則以烈度表示,由1至12度不等,數字愈大,破壞力愈高。
陳雲﹕座椅及風扇顫動
天文台昨共接獲逾10名市民報告感到輕微震動,時間維持約數秒。在沙田居住的時事評論員陳雲在社交網站表示,昨早約2時35分感到輕微震動,歷時4秒,座椅及風扇左右顫動。綜合網民回應,新界各區包括流浮山、大埔、火炭等,九龍各區甚至港島鰂魚涌亦有人表示感到震動,由數秒至10多秒不等。
資料顯示,今次是天文台自1979年設立地震監測網絡以來,第8次錄得河源地震,令本港發生有感地震,對上一次是1999年8月20日。
水庫儲水增地殼壓力
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陳龍生指出,今次地震屬「誘發地震」,自從全華南地區最大的新豐江水庫1960年代建成,河源市便不時發生地震。他說,河源本身擁有斷層但相對穩定,地震機率不高,但新豐江水庫儲存大量淡水,增加地殼壓力,令斷層變得不穩定,「當累積到一定程度的壓力,就會釋放出來,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地震」。新豐江水庫面積1600平方公里,較香港大45%。
他說,外國不少大型水庫亦有誘發地震問題,但過去經驗顯示,地震級數不會超過5級,破壞力不大,而本港過去因河源地震而錄得的有感地震烈度介乎2至4級,影響亦有限。
至於在本港50公里以外的大亞灣核電站,設計上能抵禦8級地震,河源地震應不會影響核電廠運作。廣東省地震局副局長梁干表示,河源地震屬於水庫地震。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