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A股反彈 面臨業績考驗長青網文章

2012年02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2月12日 06:35
2012年02月12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過去一周,內地股市震盪攀升連創新高,但近500家上市公司業績「報憂」和製造業遭受的明顯衝擊,讓市場各方對反彈仍心存疑慮。在貨幣政策既難「大鬆」也不會「續緊」的大環境下,上市公司業績表現對市場氛圍影響將會愈發關鍵。


製造業遭受寒流

截至目前,A股市場已有近1500家上市公司披露2011年業績預告,約500家公司的業績出現預減或預虧,幾乎和2008年大熊市時的數目持平。


其中,製造業受到的衝擊尤為明顯,該領域預減預虧的公司數量逾350家,佔據「報憂」企業數目的七成。製造業寒冬的來臨源於其所處環境的改變。在歐美債務危機引發的外部市場萎縮和人口紅利消減導致的內部成本提升的雙重壓力下,過去只要擴大生產規模就能保證業績持續增長的「秘訣」已不再管用。控制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新要求讓很多企業「水土不服」。


雖然1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的小幅擴張給了市場傳遞了些許暖意。但事實上,導致這種變化出現的主要原因,是春節期間食品、飲料、煙草等生活必需品製造業新增訂單的突出表現。從整體上看,生產產業鏈的新增訂單指數仍處於收縮區域。


企業成本持續上升

龍年新春伊始,珠三角、長三角等地的勞務市場開始出現「一工難求」局面,許多企業甚至在火車站、汽車站「蹲點搶人」。如無意外,勞工荒之後緊接着的就是又一輪工資的上漲。更為關鍵的是,作為經濟轉型的陣痛,成本上升的局面將在中國長期存在。


相關調查顯示,中國製造業產品相較美國的成本優勢,已從2003年的22%,收窄到2008年的5.5%,這兩年更是持續處於下行軌道。中國官方日前公布規劃顯示,「十二五」期間,中國最低工資標準年均增長將在13%以上。在勞動力成本外,通脹帶來的原材料和設備成本上漲、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壓力,都會讓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競爭力大幅下降。這意味着製造業的寒流或將持續相當一段時間。


投資者忌貪「口腹之慾」

作為資金推動型的市場,A股過去兩年的走勢主要取決於投資者對貨幣政策的預判,而這樣的局面今年料將有所改變。目前,通脹率雖已進入下行通道,但考慮到物價對貨幣供應量的波動日趨敏感、成本上升等通脹壓力長期存在,央行目前更偏向於用短期工具來調節市場資金供給;而GDP逐季下行、外匯佔款總體下降的態勢,又讓貨幣適度鬆動成為必然。


當「不續緊、難大鬆」的貨幣政策取向成為市場共識,上市公司業績對A股走勢的影響將會日趨浮現。具體到產業看,大多數行業盈利未來或將持續下調。有機構表示,在上游補庫存、中游去庫存、下游僵滯並價格不振之時,內地經濟周期的脈搏是弱的。在當下市場,參與者退之不甘,進之不敢。此時宜以茶水、蔬果打發時日,切不可多貪口腹之慾。


馮其十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