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地企業無奈投資高風險地區長青網文章

2012年02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2月05日 06:35
2012年02月05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一年前,35,860名中國人被迫從利比亞撤離,13家中央企業蒙受數以億計的損失。一年後,29名中國人在蘇丹被挾持、1人中彈生還機會渺茫,專案停工、營地關閉。


不過,此次僥倖逃脫的17工人轉移的終點是蘇丹首都喀土穆。同樣,在埃及被劫持的25名中國工人獲釋後,在埃及軍方護送下繼續前往當地的水泥廠建設工地,他們需要在海外賺取養家餬口的薪酬。


29人被蘇丹反政府武裝分子挾持的同時,他們的僱主——中國電建集團以及其他中資企業繼續在安哥拉、緬甸、伊拉克,或動工或簽下幾千萬甚至上億美元的工程合同。它們需要緩解來自國內的經營壓力。 儘管非洲、中東局勢不穩、前景難料甚至有生命危險,中資企業、中國商販仍然前仆後繼地開赴海外。


國內飽和 中資企業海外逐利

2011年,包括中國電建在內的中央企業海外營業收入3萬多億元人民幣,約佔全部營業收入的18.5%。海外營業收入以及盈利的增速,都遠超央企在本土的表現。其中,1到11月,中央企業在海外的原油權益產量6604.3萬噸、天然氣權益產量176.3億立方米,海外工程新簽合同額2797.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9%、19.8%和9.7%。


中石油(0857)、中石化(0386)、中鋁(2600)等資源型公司收購國內經濟發展所需能源、資源的同時,中字頭的央企在海外承包的工程規模也愈來愈大、技術含量愈來愈高。


它們在房屋建築、交通運輸、水利電力、石油化工、製造加工、通訊等領域已具備了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已由原先的「建築工頭」變成總承包商。如果把國內的工人也一同帶到海外,從工程勘探、圖紙設計、到施工監理,中國企業基本可以包攬整個工程。


政局穩定地區 工程佔比較小

拓展海外的中資企業在政局穩定的歐洲和北美,獲得的承包工程所佔份額較小。其市場主要集中在亞洲和非洲,高風險地區成了中資企業、中國職員無奈選擇。遭受生命威脅,對他們來說早已不陌生。


2008年10月,中石油的9名中國僱員在蘇丹被武裝分子綁架,最終5人被害;2011年10月,13名中國船員在「金三角」被殺。儘管中國的海外利益日漸增多,但除了亞丁灣護航、利比亞大撤離,迄今仍難見中國軍方向海外派兵的動向。


一些實力較強、海外利益較多的中資公司開始成立自己的安保公司。上月,中石油集團及其控股的中石油股份宣布,出資50億元設立一家自保公司,以提升風險應對能力、滿足海外專案風險管理需求。


馮其十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