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重建區劏房增兩倍長青網文章

2011年12月3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2月31日 15:35
2011年12月31日 15: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市區重建局發現,重建區內舊樓的劏房愈來愈多,由2007年重建觀塘舊區時平均1單位劏出1.125房,大增至近年在收購九龍城和深水埗時,面對一劏三甚至劏四的情况,劏房數目增逾兩倍,令市建局賠償和收購時間增加。市建局會與房委會協調,按需要提供更多公屋單位讓受影響戶上樓。


平均一單位劏三至四戶

市建局行政總監羅義坤昨總結局方發展時稱,留意到近期推行重建項目時,劏房租戶明顯較以往增加,對安置成本和資源構成相當壓力。以2007年觀塘重建項目為例,1600個業權中,共有1800戶人家,比例為1比1.125;近期九龍城道、上鄉道項目中,39個物業卻有117個劏房,深水埗海壇街項目的91個住宅內更有388個劏房,全區平均一個單位劏作三戶甚至四戶,令重建步伐拖慢了至少數月。


執行董事(規劃及項目監督)譚小瑩補充,以往住宅單位多為自住,現時漸改由投資者擁有,再把單位劏房出租,市建局除要向業主賠償,尚要安置劏房戶,合資格人士可獲安置上公屋,其餘則獲賠償,一戶變多戶下加重了賠償和收購時間。


與房委協調增公屋安置

執行董事(規劃及項目監督)林志良預計,未來會有愈來愈多劏房出現,會與房委會協調,視乎需求預留更多公屋作安置用。


斥資11.9億元的九龍城道、上鄉道項目上月公布,市建局明年會再啟動一個重建項目,未來5年會投放200億元推行重建和樓宇復修。惟羅義坤大派定心丸,強調財政非常穩健,重建項目可帶來收入,不過為保持市建局在金融市場的曝光率,以備有需要集資時取得響應,仍會適時小規模發行債券。


除了市建局主導的重建項目,舊樓業主申請「需求主導」計劃亦大受歡迎,共有25組舊樓業主表示自願重建,爭取市建局當「白武士」。羅義坤稱稍後或會加碼再推計劃,惟市建局無意降低要集合三分之二業權的入場門檻。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