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臨近年尾港股牛皮,恒指最終升9點報18080點,成交金額僅370億元。外圍經濟及金融市場較為動盪,但本港銀行業則相對穩健,即使近年海外貸款,特別是向內地企業放款較多,但普遍屬大型企業,本港銀行在審批上亦一直較為謹慎,相信資產質素可望保持平穩。若如此,股息率超過6厘的中銀香港(2388)有吸納價值。
中銀香港今年首9個月業務表現平穩,提取減值準備前的淨經營收入為226.02億元,去年同期則為196.48億元,增長15%。經營支出為45.36億元,當中包括次季度的雷曼兄弟迷你債券相關抵押品淨取回28.54億元,去年同期的經營支出則為68.84億元。因此,若不計迷債取回額,核心經營支出增長8.3%至73.68億元,減值前經營溢利則為152.34億元,按年升18.6%。
股息率6厘 股價已反映乏增長
單論第3季,提取減值準備前的淨經營收入為74.76億元,與第2季的74.36億元相若,撇除雷曼因素則為49.36億元。年初至今,中銀每季度均有所轉弱,首季減值準備前的經營溢利為53.17億元,次季為49.81億元,到第3季則為49.33億元。業務不斷轉弱,與大環境不無關係,但只要不爆發重大金融危機,本地銀行業應能保持平穩,以中銀香港現價的股息率達6厘,早已反映增長乏力的因素,有一定吸引力。
明年業務平穩 貸款質素可控
論明年前景,由於經濟定必下滑,市場沒有對貸款增長寄望太高,平穩便已交足功課,但意外地,集團的企業銀行業務在第3季度保持增長勢頭。企業貸款有所上升,連定價也得到改善,加上人民幣業務對淨息差的影響逐漸減少,第3季息差亦向好,在在說明中銀的基本因素強勁。現時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地域範圍進一步擴大至全國所有省市及地區,而中銀在這方面又具備絕對優勢,始終內地經濟就算轉弱亦會保持8%增長,今後的前景實不用太悲觀,收入表現隨時有驚喜。
至於市場最關心的資產質素,歐債危機一度拖累股市崩盤、債息飛升,但本港樓價並未太跌,到明年亦可能只是調整,不見得有太大問題,內地客戶又普遍極具規模,相信呆壞帳不會急劇惡化。整體來說,明年仍可審慎樂觀,以預測股息率6厘來、僅61%的貸存比率、12.87%的核心資本比率來看,有吸引力。
明報記者 張兆聰
中銀香港今年首9個月業務表現平穩,提取減值準備前的淨經營收入為226.02億元,去年同期則為196.48億元,增長15%。經營支出為45.36億元,當中包括次季度的雷曼兄弟迷你債券相關抵押品淨取回28.54億元,去年同期的經營支出則為68.84億元。因此,若不計迷債取回額,核心經營支出增長8.3%至73.68億元,減值前經營溢利則為152.34億元,按年升18.6%。
股息率6厘 股價已反映乏增長
單論第3季,提取減值準備前的淨經營收入為74.76億元,與第2季的74.36億元相若,撇除雷曼因素則為49.36億元。年初至今,中銀每季度均有所轉弱,首季減值準備前的經營溢利為53.17億元,次季為49.81億元,到第3季則為49.33億元。業務不斷轉弱,與大環境不無關係,但只要不爆發重大金融危機,本地銀行業應能保持平穩,以中銀香港現價的股息率達6厘,早已反映增長乏力的因素,有一定吸引力。
明年業務平穩 貸款質素可控
論明年前景,由於經濟定必下滑,市場沒有對貸款增長寄望太高,平穩便已交足功課,但意外地,集團的企業銀行業務在第3季度保持增長勢頭。企業貸款有所上升,連定價也得到改善,加上人民幣業務對淨息差的影響逐漸減少,第3季息差亦向好,在在說明中銀的基本因素強勁。現時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地域範圍進一步擴大至全國所有省市及地區,而中銀在這方面又具備絕對優勢,始終內地經濟就算轉弱亦會保持8%增長,今後的前景實不用太悲觀,收入表現隨時有驚喜。
至於市場最關心的資產質素,歐債危機一度拖累股市崩盤、債息飛升,但本港樓價並未太跌,到明年亦可能只是調整,不見得有太大問題,內地客戶又普遍極具規模,相信呆壞帳不會急劇惡化。整體來說,明年仍可審慎樂觀,以預測股息率6厘來、僅61%的貸存比率、12.87%的核心資本比率來看,有吸引力。
明報記者 張兆聰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