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專家指對錯焦:應助想做中產者長青網文章

2011年12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2月20日 21:35
2011年12月20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唐英年明言一旦當選特首,會成立「中產專責委員會」扶助中產,但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周永新坦言,真正要幫的不是已成為中產的人,因為只要有退稅、扣稅、免差餉已可令中產開心,反之,想成為中產的人是現時社會怨氣最大的,這才是最要扶助的一群。


指月入過萬為「中產」不合邏輯

對於唐英年說,統計處將「中產」界定為家庭月入1萬至4萬元實在太低,理應調升至2萬至8萬元,多名社會學學者不諱言,現時統計處甚至本港學術界根本沒有為「中產」家庭收入作任何定義,反之,基層家庭定義是家庭月入中位數的一半,即約1萬元以下,因此,若月入1萬元以上家庭便撥入「中產」,根本不合邏輯,即使推高至2萬至8萬元,也未必合適。


應先處理年輕人置業問題

「中產最簡單定義是看其有否私人物業,若有物業,已經不符合申請社會福利資格。」周永新認為,唐英年說要壯大中產,令社會收入結構成「欖球形」,便要扶助更多人擁有物業,但這不是增建公屋安置市民便算,而是要處理年輕一代收入追不上樓價上升難以置業的問題。


至於中產向下游,港大社會學系教授呂大樂坦言,他看不到香港正出現這問題,「父母一代中學畢業後,入政府做文員,現在可能月入3萬元,但其大學畢業的仔女只能賺到1萬多元,這不代表中產向下游。」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