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內地A股氣氛低沉,港股受累捱沽,在內地股市回穩前,看來港股難「有運行」。參考過往內地破底後,一旦再度觸底回升至前一低位之上,會展開一輪較強勁反彈,故可待上證重返2300點才追入,相信仍有水位,至於市况如何走,還是以大型股為對象較佳。
陰盛陽衰 高位沽壓大
恒指高開漲333點後反覆回落,尾市倒跌78點,收報18575點,跌10點,大市成交443億元,低20天平均逾兩成。據《明報》港股數據庫,升跌比率1比1.5,連續3日低於中性(1比1)水平;跌逾3%佔下跌股份一成半多,沽盤動力一般;不過,陽燭對陰燭為1比7,高位沽壓沉重。
恒生綜合大型股、中型股及小型股指數今年以來分別累跌18%、29%及32%,各市帳率年初均約2倍,至今已大幅回落至1.36、1.28及1.08倍,小型股估值看似呈現出吸引力。然而,若以中型股指及小型股指分別較大型股指折讓併上,刻下與08年相比,中、小型股份估值仍未算超值。
參考2006年至今,中型股市帳率普遍與大型股存有溢價,06、07年高峰期一度溢價近三成;而小型股與大型股多有折讓,即使在風光時,溢價亦只有一成多,但低沉時期,隨時較大型股折讓逾五成。
小股估值距海嘯底仍高 不值博
2008年金融海嘯,中、小型股兵敗如山,相比大型股愈跌愈急,與大型股折讓幅度愈來愈大,並至2008年底才見到谷底,逐步收窄折讓,甚至轉為溢價。年初中、小型股與大型股大致平水,隨後市况轉弱,折讓再度擴大,目前中型股指及小型股指分別較大型股指折讓6%及20%,與2008年折讓21%及53%,顯見未到最壞時刻。
假設未來中小型股與大型股折讓持續擴大,可能發生事情包括:(一)大型股率先見底回升,中小股繼續低迷,甚至尋底;(二)大中小型股繼續下跌,但步速不一,大型股緩跌,中小股急跌;無論從那一結局來看,刻下入市,還是以大型股出擊,勝算較高。
明報記者 劉思明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