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有鑑於東南亞是全球最「多災多難」的地區之一,香港紅十字會決定加強處理外地緊急救援的能力,包括為志願醫療隊伍提供天災模擬訓練,並採購在災區使用的供水、發電機、帳幕等設備,以便有需要時可讓醫護人員帶同配備到災區提供支援。
盼增強外地緊急救援能力
紅十字會在11月底於上水展能村展開天災後醫護急救模擬演練,參加的30名醫護既要搭建醫療帳幕和濾水系統,亦要處理由義工扮演的災民分流和診治。這項名為「基礎醫療健康緊急應變組」的5天半訓練,是赴災區醫護必須參與的訓練。
紅十字會緊急應變組諮詢委員會成員姚妙芬稱,災區醫療運作如帳幕、污水處理等與醫院內設備完全不同。曾到肯尼亞、台灣、海地等地救災的她說,見盡災區無奈,要作「很多忍痛抉擇」,培訓之中亦加入醫護的心理訓練。
該會副秘書長蘇婉嫻表示,亞洲一直是最多天災的地方,如巴基斯坦水災、內地旱災、南亞海嘯等,區內更有不少貧窮國家,目前已有近70名本港醫護接受了緊急應變相關訓練,可隨時前赴災區。
自設流動醫療隊獨立救援
蘇婉嫻指出,過去香港紅十字會並沒有自己的救災裝備,如在2005年印尼日惹地震後、2010年海地地震等,都只能伙拍其他國家的救援隊。她指出,香港紅十字會已陸續添置裝備,包括基本供水設施、發電機、帳幕等,成立流動醫療隊,「以往派人出發,要有其他人出隊、有裝備才能去。如果我們自己有裝備,即使沒有香港醫生有空出隊,亦可反過來邀請其他人參與我們的救援」。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