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人行昨天傍晚宣布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存準)0.5個百分點,市場憧憬中央寬鬆銀根終於有實質行動,但回顧2008年人行下調準備金,對內地A股起到即時刺激作用不大,港股的反應更佳。無論如何,人行的行動,料會激起全球央行新一輪量寬的預期,相信有利商品及相關股份表現。
昨日,恒指低開64點已為全日高位,其後A股跌勢加劇,恒指午後最多跌396點,收市報17989點,跌266點或1.46%,大市成交升至779億元,部分受到MSCI香港及中國指數調整影響。據《明報》港股數據庫,升跌比率1比3,終於連續兩日高於中性(1比1)勢頭;跌逾3%佔下跌股份逾三成,為近一周以來最高,沽盤相當積極。
內地A股沽壓沉重,原因眾說紛紜,有指是今日公布的PMI數據欠佳,加深對經濟前景憂慮,又有指上月資金依然趨緊,甚至是人民幣升值趨緩,或國際板快將出台等,不過,人行突然下調準備金,看似是順應「民」(股民)意出招,但更深層表達出經濟或已到臨界點,到不得不出手階段,因此未宜開心得太早。
中央鬆銀根 有利商品股
此外,觀乎人行2008年4度下調準備金(見表),有3次A股均為下跌,2008年9月首次下調中小行準備金,碰上雷曼申請破產及AIG面臨爆煲,外圍股市急挫,可以推諉是「生不逢時」,翌日滬深300最終跌近4%;其後11月人行大幅削準備金,道指卻先行受惠漲3%,滬深300只能溫和漲不足2%;12月的一次更在外圍靠穩下大跌近半成,下調準備金看似觸發市場對經濟的憂慮多於救市。反觀,人行降準備金對港股起到較佳作用,尤其2008年10月的一次,恒指更逆市升3%,故若外圍股市向好,港股更可看俏。
事實上,上證指數技術走勢甚為不妙,繼月中大跌失守30天線,形成下跌趨勢,近期一度跌勢趨緩,且成交萎縮,大有在2370點築底味道,但經過昨日以大成交跌穿支持,若未來2日未能重上兼企穩該水平以上,則年內低位2300點變得岌岌可危,更有可能扯着港股後腳升不起。
明報記者 劉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