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根據資料,讀者梁小姐今年24歲,剛大學畢業工作,個人月入1.78萬元,每月家用6,000元,個人每月開支5,000元。現時沒有其他資產,沒有欠債及沒有任何保險計劃。雖然沒有投資經驗,但相信可承受中高的投資風險,詢問每月餘款可作什麼投資。這個案可作一般剛有經濟收入的年輕人去探討。
理財規劃分三個階段:收支平衡、財富累積及財富管理。一般年輕人畢業後開始工作,大部分都未有資產。首先是要做到收支平衡,避免過度開支而陷入負資產行列。當收支平衡而達到有所盈餘,則可以進一步將財富累積起來,作為將來在不同時段訂立的財務目標而使用。
作風險評估 確認合適取向
在初投身社會工作的年輕人中,梁小姐的財政狀况已屬於比較穩健,可以踏入財富累積的階段。梁小姐考慮將每月的盈餘作投資,但從沒有投資經驗而相信自己可承受中高風險的投資產品。雖然,以梁小姐的年齡及可投資的年期,是可以選擇較進取的投資產品,但投資心態受市場波動影響有多大是未知之數,故在選擇投資產品前應作風險評估,以確認合適的投資取向。
梁小姐應考慮預留部分盈餘作儲備,這是基本的理財規劃。現金儲備是作不時之需的,一般可備留月薪的6倍。其次要考慮醫療保險,因為基本收入源自梁小姐的個人工作能力,要確保由於身體狀况出現問題時,財務支出有所保障。可考慮購買人壽、危疾等保障,至於醫療保則視乎僱主提供之團保多寡而決定是否需要購買。至於投資方面,可考慮月供基金計劃,由於基金有專業基金經理管理,受監管而透明度又比較高,而月供計劃可以平均成本的方法投資,風險程度可予以分散。當然於投資前應確立投資目標,包括投資所選之組合。
筆者建議,梁小姐可將每月6000多元餘款中的一半資金作現金儲備,保險方面可用每月大概1千元作為供款,餘款則投資基金計劃。當現金儲備達到目標後,便可加大基金投資,或再選擇當時合適的投資產品。
先作現金儲備 次要考慮醫保
由於資料有限,筆者只能為梁小姐作簡略的建議,當真正作出投資決定前,應進行更詳細的財務分析。別忘記,投資目標亦會因應不同時段及環境的轉變而有所更改。
除了投資以外,年輕人還應該把時間投放於自我增值,這才能切實地為自己的未來帶來更穩健的回報。
廖樹榮
美聯金融集團業務總監
■理財信箱 歡迎來信
讀者如有理財問題,歡迎來信諮詢。
地址:香港柴灣嘉業街18號明報工業中心A座15樓 經濟版編輯收
傳真:2558 3964
電郵:pslau@mingpao.com或kmchui@mingpao.com
來信請列明家庭或個人收入、開支、資產、欠債、理財目標及可承受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