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統計處昨日公布10月份本港外貿數據,出口貨值為3057億元,按年增長11.5%,超乎市場預期的1.9%,且輸往大部分地區的出口貨值均錄得升幅。但政府解釋10月出口增幅反彈與去年同期比較基數較低有關,香港短期出口前景仍甚不明朗;工總副主席劉展灝及付貨人委員會主席林宣武亦表示,10月出口增只因海外訂單較以往遲落,外貿前景仍難樂觀。
10月份本港出口增幅不單勝預期,亦比9月份3%的按年跌幅有顯著反彈。數據且反映,10月份輸往大部分主要出口地區的整體出口貨值均有一定增長,比起9月份多個地區如內地、美國、德國等錄得按年倒退有天壤之別;其中以亞洲區的反彈最為強勁,往內地出口總額按年升11.9%、印度及韓國則分別有約31%及21%增幅。歐美方面,德國及美國亦有5.5%和2%增長。
統計處:反彈因去年基數低
從出口貨物種類看,多數貨品的出口貨值也有增長,尤其是「通訊、錄音及音響設備和儀器」、「嬰兒車、玩具、遊戲及運動品等雜項製品」和「辦公室機器和自動資料處理儀器」,分別按年升14%、28.3%、28.2%。
在當前外貿形勢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本港10月份出口表現之佳確實令人意外,但統計處指出,出口貨值從9月的按年倒退回復到增長,幾乎所有市場均出現反彈,實與去年同期基數較低有關。由於歐債危機未來一段時間繼續籠罩外圍環境,縱使一些亞洲市場的表現仍然相對良好,但西方國家的需求轉弱,對其貿易往來的影響更趨明顯,故料香港短期的出口前景仍甚為不明朗。
業界:付運推遲 難證回暖
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劉展灝回覆本報時更表示,如果外貿環境好,不會有出口9月倒退,10月反彈的不正常現象。他解釋,作為聖誕訂單的最後出貨時間,10月份出口反彈意味買家對前景沒信心,資金有一定壓力,「否則不會到最後一刻才取貨。」劉展灝道。
付貨人委員會主席林宣武亦表示,去年同期基數低,因為當時經濟理想,9月甚至更早就已經付運,不用拖到10月那麼遲。而且他指出,10月份這一波付運高峰過去後,11月起已經有不少廠家「閒着」,所以數據不能說明製造業有回暖。他更強調,現時最重要是看西方感恩節(11月24日)的消費情况,如果銷售良好,那製造業前景還可能有點希望,否則就肯定正式進入寒冬期。
明報記者 陳子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