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八成青少年不參加社會活動長青網文章

2011年11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1月24日 18:42
2011年11月24日 18:42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青年事務委員會一項調查顯示,本港青少年對社會的歸屬感低,分別有逾60%及85%青少年,甚少或從不參與公益及社會活動;逾50%青少年每日上網1至3小時。委員會認為,結果反映現時青少年生活方式趨向個人化,缺乏社交活動,擔心削弱將來競爭力。

青年事務委員會委託嶺南大學於去年10月至12月訪問近5200名15至24歲的青少年,結果顯示,青少年佔本港人口的比例持續下跌,由2005年的13.3%下降至2009年的12.8%,而整體青少年教育水平持續上升,有37.4%青少年達專上或以上程度。

上網看電視成主要閒暇活動

但調查發現,青少年主要的閒暇活動,分別是上網、看電視及逛街購物,有50.97%青少年表示每日上網1至3小時、23%上網3至5小時、更有10%上網5小時以上。

但調查亦發現,有60.3%青少年從沒或甚少參與籌款、捐血等公益活動;85.2%青少年更沒參加或甚少參與遊行、公開論壇等社會活動。

調查亦訪問青少年如何界定自己身分,有42.9%青少年界定為「香港人」,30.7%視為「中國的香港人」,僅13%認為是「中國人」。研究指出,逾一半青少年有明確生活目標,不過對逆境的抗壓力只屬一般。

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陳振彬表示,調查反映青少年的生活及消閒方式趨向消費性及個人化,較少參與群體或社會性活動;而青少年至今仍普遍認同香港身分多於國家身分。他認為,青少年用於上網的時間太多,變相減少他們與其他人聯繫,削弱社交能力,擔心影響他們的競爭力。

患社交恐懼症趨增

嶺南大學社會學及社會政策系主任蕭愛玲認為,現時愈來愈多青年患有社交恐懼症,與他們沉迷網絡、減少與人溝通有關。她說,雖然青少年菁英階層依然有競爭力,但中層青少年的向上流動,明顯沒以往快,相信與青少年以個人興趣行先有關。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