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正大規模改善政府及房委會物業的無障礙設施,承諾約3300項工程明年6月底前竣工,但截至今年9月底,僅15%工程展開。殘疾人士使用社區設施仍障礙重重,除通道受阻外,殘疾人士洗手間設計亦不達標,最嚴重是殘廁內的緊急召援鐘,安裝位置過高兼錯位,若使用者不慎倒地,有可能觸不到按鈕而求救無援。
屋宇署於2008年頒布《設計手冊》,訂明無障礙設施要符合一定設計標準,但政府建築物則可豁免。平機會去年6月發表調查報告,發現政府多個部門的無障礙設施不符規格,批評當局「有政策,無監管」。
僅15%政府場地展開工程
政府今年初決定將全港約3700個政府場所進行改善工程,當中近3300個於明年6月前完成,其餘在2014年6月底前完成,房委會亦提升轄下物業的232個場地及設施工程。不過,立法會改善殘疾人士無障礙通道及設施小組委員會本月中曾開會討論,當局披露直至今年9月底,只有15%政府場地工程展開,其餘只作前期視察及研究。
監察本港無障礙設施的堅毅忍者.障殘人士國際互助協會,總幹事王素琴批評,改善工程進度太慢,協會現處理的50多宗投訴,超過三分之二均與緊急召援鐘按鈕安裝錯誤有關,「按鈕裝得太高或太入,坐輪椅的殘疾人士萬一跌在地上,伸手都不夠高去按鈕求救」。
記者曾視察荃灣國瑞路公園及圓環公園殘廁,發現問題多多(見圖)。廁內緊急召援鐘按鈕安裝位置離地約1米,較規定高出約40厘米,有按鈕更安裝於水箱旁,若使用者不慎倒地,根本觸不及按鈕。
向食署投訴 半年未完成維修
王素琴又說,曾向食環署投訴深水埗保安道市政大廈的殘廁不合設計標準,但半年來都未完成維修,斥當局各部門協調僵化。她估計,現時全港成千上萬的公眾殘廁,估計三分之二均不合格,促當局正視問題。
平機會主席林煥光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關注工程進度緩慢問題,特別是緊急召援鐘改善工程,「工程應以日計,不該大半年都未完成」。
建築署承諾明年6月竣工
立法會社福界議員張國柱直斥:「完全不能接受(進度緩慢),緊急召援鐘為救命,政府應按援急先後處理工程。」
食環署及康文署均表示,有關投訴已轉介建築署及有關部門跟進。建築署發言人表示,負責2732個改善工程中,約一成工程已經展開,九成已完成場地視察。發言人指出,每個殘廁緊急召援鐘改善工程費約為2萬元,承諾所有工程會於明年6月底前完成。
明報記者 陳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