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時代幾經變幻,圓明園主題建築的大水法等廢墟依然矗立,但圍繞圓明園應否重建爭論從未停止,反對的「廢墟派」主張歷史不容抹殺,應保留遭焚毁後的殘蹟以警示國民勿忘國恥。而「重建派」則主張重建或修復,可恢復民族往日榮耀,撫平這段歷史創傷。
有關爭論早在80年代就開始,1983年,北京市曾在《北京城市建設總體方案》中規定,將圓明園遺址建設成「圓明園遺址公園」。但如何建設和保護,各方持不同觀點。不過復原與修整工作,一直以保護遺址為基本原則,體現歷史真實性。去年以來,北京再撥款5億人民幣用於園內道路修建。
對於北京現在提出重建圓明園,是否與國力上升有關,中國問題學者胡星斗直言自己並不支持重建。「國民不富,國家就永遠談不上富強。」他認為政府應更多考慮是如何改善民生,完善醫療、社會福利等制度,「哪有財政去搞圓明園」。
「圓明園被掠被燒就告誡我們,制度落後就會挨打。」胡星斗指出,時下國富僅是空幻感覺,「但卻有人總是陶醉於盛世的虛假夢幻之中」。
明報記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