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不少準退休人士在退休前多為退休金作籌謀,但其實有部分退休人士根本未有退休心理準備,只是已屆退休之齡,無奈要接受退休,所以在退休後由於未能適應,可能患上抑鬱等心理病。所以,準備退休一族不要只顧財富健康,充足心理準備亦很重要。
一些長者認為已年老,自覺會被社會嫌棄,由於動力不及年輕時敏捷,開始害怕參與社交活動,因而變得退縮,整天困在家中,因承受不到人生的重大轉變而感受莫大壓力。葵涌醫院精神科醫生李永堅表示,準退休人士因為退休後收入銳減,社會地位下降,感到不再受人尊重而產生自卑感;亦有人退休後終日無所事事,難以適應,認為自己是家庭負累,失去人生價值。他建議準備退休人士,在退休前應作好準備,包括經濟上及心理上,以及早為退休生活作出適當安排,以便能夠適應退休後的生活模式。
積蓄不足 易對退休感恐懼
若退休後出現情緒問題,需要一段時間適應,但情緒問題持續沒改善,還是該向專業人士求助,李醫生提醒: 「要多留意長者及身邊的親友,是否出現持續的情緒問題,病向淺中醫,情况亦很快得到改善。」
香港精神健康促進會主席兼精神科醫生陳仲謀表示,不少準退休人士認為工作是可以永遠,但當自己將屆退休之齡時,退休心理壓力漸增。特別是不少長者,會對退休生活感到恐懼,擔心儲蓄不足,生計難以維持。即使退休前有多充足的準備,但始終都是失去了穩定的工作收入,怕積蓄不夠,往後的生活不知如何是好。所以,花錢時終究不及以往豪爽,生活質素,自然就會下降。對於經濟情况差的人,手停口停,退休後就無以為繼,憂慮自然會更大。
失去工作成就感 易產生抑鬱
除了金錢這個實際生活的問題之外,失去了工作上獲得的成就感,亦會為退休人士帶來壓力。職位愈高、權力愈大的人,他們的自我形象一向較高,退休後失去了在工作上的優越感,感受到的壓力亦會愈大。
退休前,若身處高位,在公司十分受尊敬;退休後,可能與同事聯絡減少,別人不會「經理前、經理後」稱呼,令一份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