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投資之道 知易行難長青網文章

2011年11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1月18日 05:59
2011年11月18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昨天慧雅提到要參透股價的本質,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對股神巴菲特而言,股票市場的功用不過是在於告訴他有沒有人在做傻事罷了。這看法的理論基礎不難明白,但能將之貫徹始終實踐的人卻並不多。這現象值得深思。

歸根究柢,追求快速收成是人性使然,股價的波動亦委實帶來不少「誘人」的機會,因此雖然不少人明白價值投資的原理,但很多時候都按捺不住參與一下捕捉股價波動的遊戲,但一旦開始了這樣做後,能走回出來和擺脫這傾向的人並不多。基本上,很多行業都是倚靠股價的波動與資金的流轉為生的,有意無意地整個投資行業,大眾傳媒,以至社會價值觀都似乎在逼着人們及業界終日要與股價的波動搏鬥。在這過程中,大量財富是轉了手,但最後整個行業和整個社會有否有所得着,卻是令人思之惘然。慧雅的觀察是,能夠走出這遊戲,並對股價變化看得比較抽離和淡然的人,不少都是在經歷過教訓,痛定思痛後才能作出有關轉變。

難逃主流意識 應淡然處之

若我們想深一層,有關情况不難理解,或甚至可以說在某程度上,這就是人生的寫照。理論上我們可以說,得到快樂的方法,是先找出自己最想得到什麼,然後一直追求它便是了。在概念上,這跟說「投資之道,是在於找出優質公司,然後等候時機買入,並一直持有」可以說是有些類同,但能做到的又有幾多?歸根結柢,人性是容易受他人影響的,我們的追求,很多時是很難抽離於當時社會的主流意識。在這情况下,堅持投資是要以公司的生意價值為依歸,但卻是一知易行難的事。

施慧雅

mscya88@yahoo.com.hk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