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繼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兩大國有電信企業展開反壟斷調查後,國家發改委本月14日再對山東兩家藥企展開價格調查,開出首張近700萬元人民幣反壟斷罰單。發改委近日一連串舉動顯示其反壟斷局成立後力求有所作為的心態,以及中國加入WTO十周年之際加強反壟斷的決心。
鑒於中電信和中聯通的「國」字背景,輿論認為此案若經坐實,不單會牽出數億元罰款,更兼具「敲山震虎」之意。儘管對電信和聯通的反壟斷調查還在進行中,但央視率先披露這一情况後,內地媒體和利益集團間的暗戰便已開始。中共機關報《人民日報》日前發表時評《破除壟斷才能改良「經濟體質」》,並配發另兩篇有關反壟斷法的文章,此舉被看做具有政策風向標意義。
部委三機構各自為政
但隨後,工信部下屬《人民郵電報》公開向央視開炮,斥其「混淆視聽,誤導公眾」。對此,央視官網15日製作專題,稱「電信聯通壟斷事實確鑿」。有輿論認為,央視屬廣電系統,郵電報是工信部下屬,因此媒體口水戰的背後不排除部門利益博弈。《南方都市報》則稱其為一場體制下部門間的「爭利鬧劇」。新華社亦指此次針對電信聯通的反壟斷調查是一場與消費者無關的「神仙戰」。
在對電信聯通的反壟斷調查尚無結果的情况下,媒體間的硝煙戰使得原本看似清晰的政策走向再次模糊,加之官方極為審慎的態度,顯示出反壟斷執法依然有極大難度。發改委近日對兩大藥企首開700萬罰單雖有積極意義,但論動真格,恐怕打「老虎」比拍「蒼蠅」更具威懾力。
由於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不過是三家反壟斷執法機構之一,另兩家分別是商務部反壟斷局和國家工商總局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局。發改委只負責查處價格壟斷行為,要全面推進反壟斷執法還需三家合力完成。這也就意味着,中央如何為反壟斷撐腰定調,才是問題關鍵。
鍾鳴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