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8月訪港,為離岸人民幣回流建立框架。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人民幣在存款、貸款及發債融資上,都以倍數計的增長勢頭急速發展,預期大額銀團貸款和中小型放貸將會愈趨普及。他又披露接近800間海外銀行已在香港的人民幣參加行開立人民幣戶口,較年初增長逾3倍,反映本港一站式平台,正配合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發展。
陳德霖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形容,人民幣回流的大橋,隨着商務部及人民銀行就FDI(外商直接投資)的管理辦法出台而修建完成,下一步就是落實,而暫時礙於項目需時審批,故未見有大量的回流,金管局亦未有收集FDI的數據。但他以4大指標,包括存款、貸款、發債和海外銀行在港開設人民幣戶口,來說明人民幣業務在港正急速發展。
今年點心債發行已近千億
在人民幣融資上,今年首10個月,連同財政部發債,本港的點心債券(即在中國境外發行的人民幣債券)發行總額達到926億元人民幣(見圖),涉及71家發行商,而人民幣貸款餘額在9月底達到190億元人民幣,兩者均有急速的增長。
陳德霖受訪時主動提及近日市傳湖南省政府旗下一個項目,有意在港籌組高達100億元人民幣的銀團貸款,消息令他感到鼓舞,「這樣大的銀團貸款,是重要信號,亦符合我的預期,就是大額貸款的市場也活起來。」他指出,去年中型的人民幣貸款規模出現,說明本港的人民幣有投資實體經濟的出路,將會吸引更多海外企業因對華貿易取得人民幣而存放到香港。
隨着人民幣貿易結算的擴展,海外銀行為滿足客戶需要,亦需要開設人民幣戶口。陳德霖表示,海外銀行在港開設的人民幣戶口,由年初的187個,以倍數增長至9月底的794個,「人民幣走出去,陸續就會有貿易支付需求,需要開設戶口,利用人民幣的平台來做生意。」他指出,海外銀行亦可選擇直接在國內銀行開設人民幣戶口,但由於國內對非居民的資本帳限制,促使企業熱中選擇香港的一站式離岸人民幣服務。
人幣回流內地投資 要控風險
陳德霖坦言,當人民幣出路增加,例如貸款、發債體增加,人民幣的利息回報就會上升,但目前人民幣業務仍處初階,出路不多是正常。FDI及RQFII(人民幣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都是人民幣回流渠道,但目前市場仍未活躍。他表示,人民幣要回流國內做金融投資,步伐始終會較慢,因為在內地資本帳控制之下,回流投資一定要風險可控,並按循序漸進的步伐,「橋已造好,我們亦會定下規則,以免出亂子。」他指出,國內國外兩邊都會為人民幣業務把關。
市場憂慮,人民幣資金池膨脹將令港元資金池萎縮。陳德霖認為,目前本港銀行體系的港元和外幣存款仍各佔一半,而人民幣則主要取代外幣部分,因部分貿易支付從美元換成人民幣,故美元存款減少。
明報記者 劉進圖、李家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