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柴油價加多減少 每同一分鐘加價長青網文章

2011年11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1月16日 21:59
2011年11月16日 21: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車用燃油加多減少,消委會揭發柴油淨利潤在5年間升27倍,柴油零售與國際價的差距一度由每升3元倍增至6元,更兩度出現多間油公司在同一分鐘加價,但無證據顯示合謀定價;同時,汽油的進口及零售差價亦擴大一成。運輸業斥油公司牟取暴利,但政府指現時無競爭法,即使反競爭屬實,都無法調查及懲處。

無合謀定價證據

消委會昨公布柴油價格研究,在2007年1月至11年7月期間,柴油入口及零售價差距擴大,尤其在08年7月免柴油稅後,零售價雖有回落,但減幅不及進口價跌幅,而零售及國際油價間的差距,則由08年7月前平均3元,升至半年後的6元,近期回落至4至5元,顯示油公司加多減少(見圖一)。

同時,在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期間,各油公司柴油加價31次,當中29次都是一間公司先加價,其餘公司跟隨,時差由幾個小時至一兩天,該會研究及商營手法事務部總主任熊天佑稱,曾有兩次有多於一間公司在同一分鐘內加價。

另外,各油公司在上述期間曾減價19次,當中14次同時減,但消委會指無表面證據顯示5間油公司協調。

淨利潤5年升27倍

消委會估計,每升柴油淨利潤於5年內由0.03元升至0.83元,升幅達27倍。雖然有油公司指其土地成本期間升了117%,且為車隊提供優惠都影響利潤,但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主席何沛謙指已擁有多個油站的公司,受此影響較細,且油公司拒絕提供優惠資料,無法分析。

消委會無分析車用汽油數據,據環境局資料,無鉛汽油進口及零售價的差距由2007年的3.5元升至今年的4元(見圖二)。

運輸業關注燃油價格聯席會議發言人蔣志偉直斥油公司牟暴利,會與業界在兩天內會開會,計劃10天內向環保局及油公司發動抗爭行動,抗議政府監管不力及油公司牟取暴利。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發言人回應,現時無競爭法,無法調查,即使反競爭屬實,有關公司亦不會被懲處。該局正推動競爭法草案於本立法年度通過。環境局則回應會分析上述報告。

雪佛龍:絕不參與反競爭

蜆殼、埃克森美孚及加德士母公司雪佛龍分別回應,定價除了考慮進口價,須同時衡量地租、工資、通脹、折扣優惠及新油站地價等。

雪佛龍強調絕不會參與反競爭行為,蜆殼則歡迎消委會指無證據顯示油公司有協調價格,而埃克森美孚則禁止員工與對手討論或協調敏感商業資料。

中石化指兩次減稅均率先減價,燃油零售業地價、營運成本持續升,不存在暴利。中石油表示不回應。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