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兩次併購 融合靠固本培元長青網文章

2011年11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1月15日 06:00
2011年11月15日 06:00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招商銀行(3968)2008年以3.1倍市帳率(P/B,即每股股價與每股淨資產的比率)的高價收購永隆銀行後,淨利潤年複合增長率每年都超過30%,反映當時「有買貴沒買錯」。究竟招行入主永隆後,如何發揮永隆價值?永隆行政總裁朱琦說﹕「我們要把當中獨特的、優秀的文化保留下來,再增加新的優勢。這也就是中醫所說的『固本培元』,鞏固好的東西,增添新的來源。」此外,永隆藉着招行在內地優勢,推行「內外聯動」戰略,幫助香港企業進入內地,又幫助內地企業來到香港。

朱琦:我是文化大革命後,中國恢復高考的第一屆大學生。中學畢業後剛要下鄉,高考就恢復了,我幸運地第一次參加高考就獲錄取,只當過半年知青。1982年大學畢業後到北京工作,在煤炭部搞幹部培訓;84年到武漢中南財經大學修讀了研究生課程。1986年到北京中國工商銀行總行就職,一直到94年,歷時8年;94年來香港至今。在銀行界有25年經驗,其中22年在工行;3年前,即08年,轉職到招商銀行旗下的永隆銀行當行政總裁。

押注優質債券 助工行逆市賺大錢

94年我來到香港,為工行組建香港分行,打造商業銀行。內地也做商業銀行,但畢竟環境不同,我覺得香港的環境更適合商業銀行發展。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跟國際接軌,法制健全,更多年被評為商業環境最佳的城市。當中涉及法制、政企關係、社會環境等等,我很高興能夠來香港發展金融事業。

亞洲金融風暴,是我事業裏的一個里程碑。我時任工行香港分行的總經理。那場風暴對亞洲的影響比現在的歐債危機更大,因為今次的風暴源於歐美,而1997至98年的風暴中心卻在亞洲,所以我印象比較深。香港樓市、股市都大幅波動,在波幅最大的時候,我們抓住市場機遇買進韓國債券、香港藍籌公司的債券、優質中資上市企業的債券。

買韓國政府債券,是因為我們相信韓國政府不會倒閉;買優質的中資企業債券,是因為我們對那些公司有信心,股價波動只是受外圍環境以及市場恐慌所影響,公司的基本因素還在。當時市場已沒人敢買,大家都害怕、恐懼、驚慌,紛紛拋售。但我認為在最危險的時候也有機會,危與機是並存的。事實上巿場不久後就反彈,因而那年工行的盈利特別好,員工的獎金和工資都沒有受到影響。

作為管理人,對於能夠轉危為機感到很欣慰。之所以能作出正確判斷,就是源於對市場的了解,對企業的判斷,對管理制度的信心,因而能帶領銀行在低迷市况裏仍得到理想的業績。

效中醫療法 工行華比順利合併

工行收購華比富通銀行是另一件難忘的事,因為那是一家中資銀行併購外資銀行。合併後通常都是裁員、調整內部結構,但我們的重點是整合雙方的系統和文化。當時我們把它比喻成中醫和西醫的關係:西醫是做手術,哪個部門有問題就把該部門裁掉;我們則是採用中醫療法,通過內在機能的改變讓兩個不同的細胞融合,組成一個新的機制。合併之時,銀行相當穩定,並無大型衝突。

(二之一)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