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動盪的全球金融形勢下,內地剛剛公布的10月份通脹(CPI)數字一如市場預期回落,總算為投資者帶來一個好消息。未來CPI仍將持續回落,原因包括在去年同期基數較高、食品價格和大宗商品價格下降顯著等。更有預測稱,本月CPI或跌破5%。姑勿論本月CPI是否跌破5%,但持續回落已是目前市場共識。
因此一批一直受通脹問題而無法漲價的行業,可有望調整其售價至較合理的水平,其中有石化、電力等,至於個別食品價格也有望「補漲」。中短線而言,不妨向這些板塊進發,而本欄今期就在這些板塊上精選了中國糧油(0606)、大唐發電(0991)及中國石化(0386)。
中國糧油(0606)作為內地最大食用油及油籽柏生產商,隨着內地上周公布10月份通脹增速放緩至5.5%,食品價格按月跌0.2%(蔬菜價按月跌3.4%),或可令食用油價控制消除,可減低中糧油的經營成本,兼且其產品價格具上調空間,有助改善毛利率表現,該股自10月初由低位4.1元回升,上周五收報5.98元,只相當預測今年市盈率8.5倍,若按其自07年至今平均值12倍作估值,可上望8.5元。
成本倒掛嚴重 補漲在望
內地食用油(如豆油)一向生產成本倒掛的現象嚴重,由去年11月以來原料上漲,但在國家「限價令」下,食用油企壓力日益增加,按中糧油於今年上半年的油籽加工業務的經營利潤率8.6%,按年跌3.8個百分點,拖累總體利潤率按年跌2.3個百分點,部分經營者更陷於虧損,所以自今年8月起豆油價已紛紛上調,中糧旗下食品油「福臨門」品牌產品已加價5%至10%,隨着內地通脹回落,食品油價可進行「補漲」。
按中糧油上半年業績,油籽加工業務的經營利潤達19億元,總利潤佔比達71.9%,合計銷售食用油124萬公噸,按年升33%﹔銷售油籽194萬公噸,按年升29.4%,由於南美生產季節開局良好,令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期貨價格於今年4月創下2年新高後輾轉回落,大豆期貨截至上周四(11日)已回落至1個月低點。中糧油於上半年業績已充分顯示其成本優勢,受益於油籽加工業務收入按年升70%帶動,令上半年收入增長48%,雖然油籽加工利潤率,受累限價回落至8.6%,但仍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新廠房投產 勢刺激銷量
中糧油各業務良好,上半年油籽加工、生化、小麥加工及啤酒原料業務的經營利潤,分別按年升18%、6%、45%及24%,集團於安徽、湖北、重慶在建中的4個菜籽加工項目以及天津大豆加工項目,將於下半年投產,屆時,油籽壓榨能力和精煉能力將各達至1038萬公噸和417萬公噸,較去年年底升47%及85%,預料新增產能將有助推動業務銷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