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區議會選舉,結果是泛民陣營全線潰敗,事後解釋多多,除了公民黨的「蛇齋餅糭」論最惹市民反感,一般都認為是過往「沉默的一群」終於以選票發聲,而到底這沉默的一群,又是些甚麼人?
根據傳媒報道,新增選票和泛民敗陣出現地區重疊,且又多屬於所謂中產社區(有學者分析選舉得票,發現公民黨在中產大屋苑的得票流失了8.8%)。由此推斷,極可能是一批中產以選票來表達他們對泛民的不滿,有說是由於港珠澳大橋和外傭官司的拖累,也有說是社會不滿過激議員的粗暴文化。不過,中產階級多數是業主,會否其實是業主的選票,才是將泛民趕下台的「元兇」?
沉默的中產 以選票表達不滿
筆者有此猜想,皆因在區選前夕赴了一個飯局,到場後發覺聚集了近20名物業投資者和小業主,他們你一言,我一語,相繼指政客不理會全港約100萬小業主的利益,令他們貢獻社會不少、卻少享福利之餘,最重要財產(擁有的物業)還要遭到打壓,比方說因議員施壓,令政府接連要求收緊按揭和推出額外印花稅,而最令他們惱怒的是施政報告的「新居屋六合彩」,對過往要千辛萬苦儲首期才能買樓和供樓的人極不公平。
利益被忽視 小業主「揭竿起義」
最有趣的是,飯局中相繼有業主說已向朋友、同事、親戚等表達他們的不滿,說要以一傳十,十傳百的方式,以選票反映他們被忽視的權益云云。至於區選結果是否因此而改寫?還是留待大家和各政黨來自我評估。
在樓市向上時,業主一般會對政府較滿意,且多傾向不作政治表態,此時未上車的無殼蝸牛則容易主導輿論的聲音,到了政府因政治壓力而推出打壓樓市措施和復建居屋,卻又碰上經濟和股市動盪,樓價開始下調,此時業主自然「不爽」,將怨氣化作選票,便也不出奇。
說到「不爽」,恒基(0012)主席李兆基周初在浸大獲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之後,被傳媒問及對樓市意見,他就表示﹕樓市暫時不會太好,因為「貨疏市爽,貨多市唔爽」,估計本港樓市未來一年半載「唔得爽」,但樓價也不會跌太多,因物業始終保值,長遠仍看好。
樓市股市統統不爽 怨氣增
到了昨日,長實(0001)執行董事趙國雄卻指現時樓市「好爽」,因為現時較多中小型單位供應,令不少市民容易上車。他又表示,由於股票市場波動,令不少人將資金轉往房產市場,故令近期多個樓盤銷情理想,並不存在「散貨」、看淡樓市的情况,並相信,未來一年加息機會不大,是一個入市時機。
其實,香港人的主要投資,不是物業,便是股票,任何一個市場表現不理想,都會「不爽」,而最忌是兩個市場同時向下,更會容易令社會怨氣增加。
曾是星級分析員而現已轉行的張化橋,最近在其個人網站推薦的一篇文章,頗有啟發意義。該文原錄於英文雜誌的《Smart Money》,文章題為「股票市場的行屍走肉」(Dead Stocks Walking),張化橋引述其中內容稱:
「文章痛苦地指出,沃爾瑪的利潤每個季度上升,但是股價比10年前只高了11%。思科(Cisco)的股價比10年前還跌了4%,雖然該公司的利潤比10年前漲了220%。還有製藥公司輝瑞、Merck,英特爾、GE、微軟、Amgen、Medtronic、時代華納、福特汽車等等。這些公司可都是美國最大最好的公司啊。他們的股價都低於10年前,儘管利潤年復一年地上升。」
「標準普爾指數的100家大股票中,起碼有30隻股票屬於這種行屍走肉。另外11隻股票比十年前微漲。這還沒有扣除通脹的因素。當然。股民的提心吊膽算義務勞動。」
筆者認為,買入了年年賺錢,利潤年年增長的公司股票,但股價不升反跌,又或是踏步不前,自然是激死人,「不爽」之極。相對之下,購買「磚頭」投資,如果租金上升,則樓價遲早也會趕上,更可能是樓價較租金升得更快、更多。
金融業裁員 豪宅租金或受壓
事實上,根據過往和數據,只要租金保持上升,樓價確是難跌(見圖),所以不少投資者,都是喜歡揸「磚頭」,多過鍾意揸「公仔紙」。
不過,揸「磚頭」也要有風險意識,比方如08年發生金融海嘯時,不少國際性金融機構和投資銀行紛紛裁員,令到如九龍站等金融行業要員喜歡居住的豪宅租金一度急跌,而近期金融機構也開始出現裁員潮,也要小心豪宅租金受壓。
撰文﹕陸振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