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21歲科大生出生後誤診「大血管轉位」,院方在其心臟開洞,惟12年後始修補洞口。科大生指洞口引致其心臟功能嚴重受損,至今仍有後遺症,向承認責任的食衛局索償400萬元,惟法官昨只批137萬元賠償,指科大生的問題,主要是心理因素及父母過於緊張所致。
現於科大就讀化學及環境工程系二年級的馮俊文,昨因應付考試,沒有到庭領取判辭,只由父親及胞姊代表,其父馮貴福不滿賠償額,但要與律師開會研究,始作下一步行動,很大可能申請法援上訴。
法官指俊文的心臟洞口問題,沒有對其童年造成很大影響,馮父極不同意,指俊文經常要吸擴張氣管藥物,夫婦亦經常要陪俊文看醫生。法官又指俊文的問題,大部分是父母過分緊張及限制所致,馮父則未有正面回應。
官指後遺症多心理問題
法官指馮俊文的證供透露,童年時沒有醫生建議他停止運動,但其母怕他病發而禁其運動,例如只會讓他跑5至10分鐘。俊文亦承認父母十分着緊他,只要他看似不適,父母便會帶他求醫。
父母過分緊張影響兒子
法官認為,父母的行為對原訴的成長有重要影響,引致俊文真心相信其情况很嚴重,身體未能負荷多項體育運動;然而事實是俊文年紀漸長,按其體育科及校內參與的活動看來,他12歲已克服氣促,更是運動健將,參與籃球及田徑校隊,並勇奪青年室內划艇冠軍。
2006年俊文心臟機能轉差,問題持續至今,但雙方醫生的聯合報告指出,他的問題或與心理因素有關。法官綜觀各項證供,認為這宗官司展開時俊文剛16歲,官司不斷強調他心臟嚴重受損,自然令他為了保護自己,避免做體育活動,俊文從父母的反應更強化了這信念。法官遂在賠償額中,不但加入康復心臟機能的開支,亦預算了接受精神治療的開支。
雖然俊文指因體能未達標而要放棄當警察的夢想,法官亦同意他未能擔任體力勞動工作,但他讀工程系且成績不錯,當工程師的薪金理應比警察好。法官又預計,若他真心接受治療,其心臟機能可於5年內康復。
【案件編號:HCPI11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