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6名參與520天「火星之旅」的志願者上周出艙後,在莫斯科出席記者會,講述逾一年來在模擬太空艙內生活的經歷。中國志願者王躍表示,最大收穫是瘦身成功,瘦了10公斤(22磅),但最不開心的是因生理和心理變化,導致大量脫髮,至於太空食物「粉末餐」也令他「怕怕」。
王躍在實驗艙內的個人睡房面積只有3.4平方米(約37平方呎),內有牀和桌子,牆上則掛了中國「太空第一人」楊利偉的照片。談到520天密閉生活,王躍笑說﹕「我身體上最大的收穫就是瘦了10公斤。最不開心的事就是我脫髮啦,這讓我很遺憾!」他說這或許是實驗之旅影響了生理和心理所賜。
遺憾脫髮 厭吃「粉末餐」
對於太空食物,王躍抱怨味道極差,「我們吃的不是東方或西方食物,嚴格來說是『這種粉末』或『那種粉末』,吃的時候甚至完全無法從味道、顏色、形狀來確認自己吃的是什麼。」原籍江蘇南京的他,之前曾說懷念北京小吃「拉條子」(新疆風味拌麵,用手拉製而成)。「有些食物會引起我腸胃的抗議,但出於實驗及體能要求,我必須吃完和重複再吃。」他說。
教隊友說中文 練書法紓壓
在枯燥的實驗生活中,王躍表示會傳揚中國傳統文化,如跟其他志願者一起喝中國茶、吃中國食品、欣賞中國書法,在生日、春節及國慶時,還按中國傳統方式慶祝。隊友們亦很關注中國太空發展,於是不久前王躍找來「天宮一號」發射片段與隊友一起觀賞。他閒時又會教隊友說中文,出艙後,每個志願者至少都會說上一句中國吉祥語,好像法國志願者見到中國實驗隊員時,經常用漢語說「福如東海」。但俄羅斯隊友斯莫連斯基在採訪現場,則向王躍表示歉意,因他總把王躍的「躍」發音為「魚」。他說,王躍對他將自己變成「一條魚」總是耿耿於懷,引來全場大笑。
王躍說,要在艙內生活逾1年,心情常起起落落,「如6個人中我不是最矮,但我是最瘦的,由於實驗要求,我們每人每天要完成相同運動量,我的心律和耗能量都要大大超過其他人,完成起來真的很不容易。」兩個月後,王躍突破了極限,也度過了情緒低落期。他表示,會在艙內寫書法來放鬆壓力,「我常練習書法,一開始抄寫《弟子規》和自己帶進艙的書籤,後來開始抄寫佛經,雖然我不信教,但我感覺抄寫佛經很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