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內地兩大電訊商中國電信(0728)及中國聯通(0762),昨日被國家發改委指在寬頻業務領域,有合謀壟斷的嫌疑,正在計劃對兩巨頭作反壟斷調查。市場人士分析,一旦認定違反反壟斷法,罰款可能高達數億至數十億元(人民幣.下同)。消息傳出後,中電信及聯通股價,於午市開市後一度急跌逾5%,其後跌幅收窄,收市時中電信跌0.4%,聯通更倒升2.5%。
一旦定罪 罰款高達數十億
中央電視台昨日報道,發改委今年上半年接到舉報後,曾調查內地寬頻網絡營運情况,市佔率合共三分之二以上的中電信及聯通,涉嫌透過價格操控,阻礙其他競爭對手進入市場。目前,內地中小型寬頻營運商,需要按旗下客戶的用量,向中電信或聯通繳交一定比例的連接費用。
繼今年9月後,中電信再被指控壟斷,發言人昨日接本報查詢時重申,公司一直嚴格按照相關法律經營寬頻業務,並會全力配合監管機構調查。聯通則指,正在應國家發改委要求,提供2010年度向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出租帶寬業務的價格、數量及營業額等相關信息。
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副局長李青指,兩間公司抬高競爭對手的寬頻網絡連接費,而其他非競爭的公司,則給予較優惠的價格,有關行為被視為價格歧視。李又指,推動市場競爭可令上網費用將來降低27%至38%,全國用戶共可節省100億至150億元,上網質素亦可改善。
被指抬高對手寬頻連接費
市場人士分析,假如兩間公司被認定違反相關法規,將會按公司盈利罰款1%至10%,預計涉及款額高達數以十億元計。去年中電信及聯通的寬頻收入,分別為639億元及298億元,佔整體收入的29%及38%。
其實,內地多個行業如電訊、電力及採礦等,一直被中央「默許」壟斷經營,因為涉及國家與公共利益,例如電訊商要負責鋪設網絡的費用,為令企業能有利可圖,其他營運商需要繳交連接費用。有外資券商的分析員相信,不會向兩間公司罰款,「如果要查他們,應該一併調查其他行業,相信最後都是不了了之。」他又指,內地寬頻發展難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不應以此為標準去衡量服務質素。
另有中資券商的分析員指,兩間公司向其他寬頻供應商,收取的連接費比例較高,但9月時有關中電信壟斷的報道,已被市場消化得七七八八,故對兩者的股價影響不大,而罰款亦未必如報道般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