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古代將火星稱為「熒惑」,《搜神記》中,「熒惑」的紅色象徵流血,是一顆不吉利的「災星」,今次的火星探測計劃卻用普通話諧音的「螢火」作為名稱。
探測器按慣例有備份
按照中國太空探測的慣例,探測器都會製作備份,如探月衛星「嫦娥二號」就是「嫦娥一號」的備份星,在「嫦娥一號」完成任務之後,才飛往更遠的拉格朗日點探測。專家曾想把「嫦娥二號」改成火星探測衛星,但火星實在太遠、測控技術難以實現才放棄。
「螢火一號」很可能也有備份星,但要視乎探測情况才決定如何使用。據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昨日稱,「螢火一號」仍有挽回的希望。
「螢火一號」工程首席科學家吳季此前透露,俄羅斯科學院在重啟火星探測計劃後,火箭運力仍有富餘空間,於是主動邀中國參加該計劃,雙方在2007年簽定協議。按原定計劃,「螢火二號」將於2013年用中國的火箭發射升空。
明報記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