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人民力量高舉「票債票償」口號,狙擊36名民主黨候選人和9名民協候選人,希望將他們拉下馬,讓他們的得票少於建制派對手;不過,最終人民力量僅在4區(見表)令民主黨候選人落敗,其餘不少選區即使民主黨加上人民力量的得票,仍遠低於當選的建制派對手。人民力量立法會議員黃毓民承認從選舉結果而言,「票債票償」運動失敗,但聲言整體運動上卻是成功的,又認為這口號好,明年立會選舉仍會使用。
整體得票10% 62人出選僅取1席
今次人民力量派出62人出選,結果只得麥業成一人在元朗當選,不過,他們的整體選區得票率也有10.77%,平均每區能取得378.5票,多少反映了人民力量在政治光譜中的支持度大約在10%。以此得票率,在地區直選、透過比例代表制,其實是有機會取得議席的。
黃毓民昨接受電子傳媒訪問時稱,從選舉結果而言是失敗,但「我們不會因為少人認同而轉變路線」,又指從整個運動看,票債票償「谷高了投票率,有些可能是保住民主派的票,有些是投給我們,起碼我們多一群人,這是很明顯,比上屆多了數個百分點,整個運動上我們是成功的」。
他昨在電台節目中解釋,該黨被標籤為「暴力黨」,是受到抹黑,政治抗爭運動從來不是康莊大道,在本港現時較保守的政治氛圍下,人民力量要「殺出血路」非易事。但他稱這次運動至少吸引不少年輕人參與區選,達到公民教育和政治覺醒的作用。他又稱,若不是陳偉業轉戰樂翠選區狙擊民主黨主席何俊仁,相信人民力量還可再保一席。
黃毓民認為,過往選舉多出現「鐘擺效應」,泛民在今次區選落敗後,相信可在明年立法會選舉取勝。他指民主黨應趁機改革,給予黨內年輕人更多從政機會,而泛民各黨派也要痛定思痛、重新整合。他強調,民主派在今次區選中,整體上也出現票數流失,故相信今次多個選區落敗,與「激進無市場」的說法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