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市面上的保險計劃五花八門,攻可投資創富,守可提供保障,在資金有限的情况下,到底要如何投保才能魚與熊掌兩者兼得呢?國際專業保險諮詢協會會長羅少雄(附圖)就分享了他的投保之道。
羅少雄表示,他會將收入的10%,分配於4種不同類型的保險計劃上,分別是醫保、意外保、定期壽險及一般壽險。他認為,以上投保組合既可為他帶來不俗回報,亦可為他提供足夠保障。
公司醫保保額低 宜自行投保「包底」
羅少雄認為,醫保是芸芸保險計劃中必買。因為雖然大部分僱主均會為僱員提供團體醫保,不過其保障其實並不足夠,即使僱員「加碼」投保上述團體醫保的額外保障,仍是要面對保額低及限制多的問題。
因此,羅少雄認為僱員有必要多投保一份大額而且全包的醫保,由於是為公司的團體醫保「包底」,所以僱員可調高這份保單的自負額,以降低保費。而意外保險的保費一般較低,卻能為因意外引發的傷亡狀况提供保障,故對須經常出外工作的人而言亦十分重要。
投資相連壽險風險高 避沾手
至於定期壽險,與一般壽險不同,它不含投資性質,保障期亦較短。羅少雄表示,此類保單的投保人普遍為家庭經濟支柱,而投保額一般與投保人的負債額(例如按揭貸款額)掛鈎,這樣即使投保人於保障期內逝世,其家人亦可獲賠償渡過難關。而一般壽險,羅少雄認為是十分穩陣的投資,不過引伸出來的投資相連壽險風險較高,故他建議避免沾手。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