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內地慣例,買樓繳付訂金認購後,須7日內完成簽約,發展商才能把銷售入帳,而在樓市出現減價潮,買家信心動盪之下,簽約時間數倍延長,認購金遲遲不見入帳。碧桂園公布10月簽約銷售額按年減少14%至44億(人民幣.下同)之餘,數字亦少於9月及10月累積認購而尚未簽約的訂購額,情况較少見(表)。
根據碧桂園上月的公布,公司9月底已認購未簽約金額達31.5億,再加上10月1日到7日黃金周內30億認購金額,合共61.5億,比10月整月最終簽約的44億多出四成。有中介指出,開發商為鼓勵買家趁早簽約,防止「撻訂」,已採取「3日內簽約,立減5000元」等措施。
9月底與10月首周認購逾60億
雖然今年的「金九銀十」成色大減,但碧桂園十一黃金周期間仍然逆市旺銷,實現認購金額30.8億,高於去年28億的成績,可惜,由於認購額未能悉數入帳,最終10月簽約銷售額僅44億,比去年低14%。按照行業慣例,9月底的認購額應當在10月上旬入帳,10月黃金周認購額則不會遲於10月中旬簽約變現。最保守估計,碧桂園10月簽約銷售額應當達到61.5億,這比實際簽約額44億高出四成。
記者致電碧桂園首席財務官伍綺琴查詢,她指出,實際簽約金額較低,是由於集團認購額入帳通常需要3至4周,10月並非特例。記者再翻查碧桂園過往數據,發現類似的情况在9月份已出現,儘管8月底集團有32億認購未簽約金額,但9月簽約金額亦僅有27億。
碧桂園:入帳需時 實際金額較低
本報記者再以買家身分致電碧桂園香港展銷中心客戶主任,對方回應稱,一般要求在認購一周內簽約,但如果有特殊原因,可以向集團寫信申請延期。她指出,延期至1個月「真係太長」,至於是否可延長至兩三周,她回應,如已選定單位,可面議。
由於內地樓價10月以來在多個地區急急跳水,有買家寧可放棄訂金也不願簽約買樓。中原廣州項目部總經理黃韜表示,行業慣例是7天內簽約繳付首期,但最近出現的現象是不少開發商希望買家提前簽約,如果可在3天之內簽約,可獲得5000元減免。深圳中原總經理李耀智則指出,由於銷售不易,開發商比從前更為通融,可以將簽約期限延長到兩周,但2周以上較少;近期全國多個城市一手盤劈價,令買家落實認購較為審慎,遲遲不簽約可能說明買家喪失信心,選擇撻訂。
另外,在上海大幅減價的龍湖(0960),首度奪得上海市銷售金額排行榜第一。10月單月合同簽約額為43.8億元,但按年仍減少逾一成。(去年49.5億)首10月累計實現簽約銷售金額326.3億,完成全年銷售目標的82%。
明報記者 顧冷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