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距離今屆政府結束只有8個月,曾暗示無意連任的發展局長林鄭月娥,昨日總結出本港發展當前的三大困難,提示下屆政府要積極處理,當中除包括城市規劃落後於經濟發展,沿海高廈臨立引起社會不滿,林太更直接批評天水圍規劃差,公屋過度集中引發各類社會問題,直言「香港不能再有另一個天水圍」,而要解決問題,必須有「強的領導者和管治能力」。
提三大發展困難 批規劃落後經濟
擔任了發展局長一職近5年,林鄭月娥昨日出席建築師學會論壇,探討本港近年發展。她說,本港近年發展「算得上順利」,但亦有不少困難暫未解決﹕
1. 經濟壓力大,城市規劃未能控制
她說,本港金融和經濟發展蓬勃,政府亦重視經濟發展,但近年見各界對發展商在半山、維港兩岸發展高樓發出不少反對聲音,但城市規劃未能限制這類發展,導致社會分化,而保育項目往往屬私有財產,政府難以抗衡。
2. 發展破壞環境
林太說,比較過去10年環境數據,市區與郊區發展愈來愈多,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排放增加,過密樓宇發展,令市區環境大不如前。
3. 區域規劃欠妥,忽視鄰舍關係致社區問題
舊區陸續重建,林太認為重建時必須注重社區網絡,不能令社區分化,過往新市鎮的規劃就未有深思熟慮,製造如天水圍的「悲情城市」,引發的不同層次的社區問題。
指城市問題源自經濟成功
林太說,即使目前未有研究顯示城市發展擴大了貧富懸殊,但她相信這已是本港目前的現况,「城市問題源自(經濟的)『成功』,不是『失敗』」。
早於1990年代開始發展的天水圍,至2000年代,政府在區內急速興建公屋(見表),主要供低收入和新移民入住。當年並非「經手」規劃的林太說,該區公屋過多是社區問題的主因,因任何一個社區都必須有不同的住宅項目和商業發展,才可互相刺激配合。她直言,不希望看到香港出現另一個天水圍。
天水圍公屋過度集中 設計乏多元
林太認為,地區設計要多元化,不可單一規劃,她亦希望能夠增加公營擁有資產數量,相信有助控制地區規劃,但要改善未來發展,還需有「強的領導者和政府的長遠計劃」。
房委會建築小組成員兼城市設計學會會長林雲峰同意林太的看法,他說,本港長久以土地劃分用途,屬落後發展模式,政府發展新市鎮時,往往按先「遷入」公屋的方程式,新市鎮更是倒模發展,明顯是當年政府欠詳細考慮。他說,天水圍的例子和市民大都留戀舊區,他也提醒下屆政府社區應混合發展,期望政府未來發展洪水橋,能有助改善天水圍情况。
專家:新市鎮倒模 發展模式落後
城規會成員兼理大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許智文認為,林太是從經驗中得出結論,「本港新社區實在欠融和,而社會太側重經濟發展,令市區容不下低下階層」。他說,屯門、東涌等區域與天水圍相似,政府需要在區內提供「向上流」的誘因。
立法會議員黃成智說,林鄭月娥道出了政府多年不肯承認的事實,是給下屆政府一個「提醒」,「天水圍當年大量屋邨,供低收入新婚夫婦和子女入住,10年後引發失業和青少年問題,反映政府當年欠缺研究就隨便作規劃」。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