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唐樓大火中,3名逃出家門的住客前無去路,只好沿唯一的樓梯跑向天台,最終被燒傷,1死2命危。居於5樓的陳婆婆因不良於行,被迫留坐家中,最後無恙獲救。這次走火警的結果,似顛覆了過去「應盡快逃離火場」的概念。
合規格大門 可擋火1小時
金科消防顧問梁錦得指出,火警中唐樓的樓梯密封,當樓下起火,梯間會迅即被濃煙及熱力焗成高溫煙囪,即產生「煙囪效應」,梯間溫度最高可達250℃,足以令皮膚燒傷,濃煙亦會令肺部重創。「市民除非有把握在極短時間內逃出火海,否則寧願留在屋內,用濕毛巾封堵門縫和窗縫,防止濃煙湧入單位,可能更加安全」。
梁解釋說,過往本港曾發生火警,多次有逃生住戶被焗死在樓梯的慘劇,消防處近年的走火警宣傳中,已加入留家自保的指引。但他強調,火警時是否應該留在家中,這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前提是民居的大門必須符合防火規格,即遇到火警時,至少可阻擋火勢1小時,這點非常關鍵。另外要判斷形勢,才能決定」。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