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有香港學者認為,中國發展太空事業並無「太快」,反而「太穩健」,為追求安全性而「怕失敗」,其實可以適當容忍一定程度的風險,做出更大膽的創新。此外,中央可多吸收民間資源發展科研,而香港可作為國際學術研究的交流平台。
香港科技大學太空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陳炯林教授說,中國航天目前的發展速度與歷史上美、俄的速度其實差不多,但美、俄早期航天項目的成功率好壞參半,而中國的至今均百分百成功。他對本報指出,中國因為「怕失敗」而可能妨礙到超前性的創新和突破,「載人一定要超級安全,但可以做一些規模較小的不載人項目,安全性不用這麼高,花費也相對較便宜,有一定的失敗是可以容忍的,這樣可能試到更多新成果。」
港作國際交流平台
他還說,發射一顆小型衛星的價格約為千萬港元,國外有大學聯合發射衛星,共同做太空實驗,「只要做好一兩項實驗就很好」,香港和內地的大學也可以做,國內也應吸收民間學術資源,發展範圍更加廣闊。
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教授容啟亮說,香港有處於世界領先水準的技術、國際化的平台,能在國家航天事業發展中發揮獨特優勢,內地也為香港科研提供了機會,讓香港有「用武之地」,能促進香港科技界不斷進步。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