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內地10月份通脹有望進一步回落,官方昨日公布10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當中反映原材料成本價格的購進價格指數大跌逾10個百分點,預示廠商生產成本大降,物價可望下調,亦強化了市場對下周公布10月CPI有可能降到6%以下的預期。
外部需求弱 官方PMI跌近50
然而,官方PMI僅得50.4,比9月份回落0.8個百分點,亦遠低於市場預期的51.8,數據回落主要受細項中的新訂單,特別是新出口訂單下跌所致,顯示中國製造業仍面對外部需求疲弱的風險。
剛從溫州考察回來的美銀美林中國經濟學家陸挺便指出,官方PMI低於市場預期,略微利空,但毋須過度悲觀中國經濟增速硬着陸,而且現在應更加需要關注歐洲而非溫州,因為前者才讓中國出口商面臨困境。他又認為,購進價格指數從9月份的56.6大降至46.2是好消息,通脹壓力大大紓緩,預料10月份CPI可降至5.6%。
德銀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則認為,廣交會期間歐美訂單銳減已顯示出口前景不妙,料11月PMI有可能跌低過50水平。PMI指數通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分界點,高於50,反映製造業經濟擴張,低於50則反映經濟衰退。
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昨日公布的官方10月PMI為50.4,是2009年2月以來的低位,逼近50水平,且11個分項指數有9項呈現回落,其中影響PMI最大的是新訂單指數,從9月份的51.3降至50.5,而新訂單指數下降又受到新出口訂單指數拖累,新出口訂單指數從50.9降至48.6,可見外部需求進一步疲弱。
匯豐PMI反彈 中小企壓力減
但同時,小企業PMI指數卻從今年4月以來首次出現顯著反彈,增加4.4個百分點至49.7,小企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等也有回升。至於同日公布的匯豐10月PMI終值為51,高於上月49.9,與此前公布的初值51.1基本持平,其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也有顯著上升,兩者不謀而合。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指出,鑑於近期中央於信貸及稅務上給予中小企支持,匯豐PMI見反彈,反映定向寬鬆的宏觀政策微調正收成效,但因官方PMI更多反映大企業,才令兩個PMI數據出現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