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對不少巿民來說社交網絡facebook是與親友分享交流的平台,而對警方談判專家來說, facebook原來可以是救人的工具。在現實中面對企圖自殺人士,警方的談判專家除了用驚人的耐性和三寸不爛之舌游說談判對象,原來亦曾利用facebook接觸這批拒絕對話、自行反鎖家中企圖自殺的青少年,利用網絡力量成功救人。
警隊談判小組經常要處理自殺和危急事故,甚至要具備與恐怖分子談判的能耐。不過,在現今資訊發達的社會,溝通對談已不能只是面對面的交談,有時需要使用電腦以至社交網絡。警方談判小組主管黃廣興接受訪問時指出,談判人員近年都要使用社交網絡facebook等,與談判對象溝通。
黃廣興指出,年多前曾有一名企圖自殺的富家子弟,因情緒不穩而反鎖在家中大宅房間內,談判人員苦無展開對談之策,想到情緒不穩青年必定利用房間電腦上網,決定採取「非傳統」方法,聯絡上富家子的友人,透過facebook與他對談。
花7小時 反鎖年輕人自願開門
「經過7小時,該年輕人最終自願開門出來。」黃警司未有透露網上對談細節,他指出,為救回企圖輕生人士,警方會採用創新和非傳統方法。
談判專家近年出勤行動數字有所上升,由年首9個月的62宗,增至今年同期的69宗,增幅達一成;平均來說,談判小組處理的80%個案均屬成功,該組今年更奪得公務員危機或突發件支援服務的金獎。
警方談判小組現有成員80人,談判工作為兼任性質,各成員本身均有固定警務工作。例如談判小組的生力軍彭頴森督察,本身任職毒品調查科,在兩年內經過重重考核成為談判專家。全隊80名談判專家分4組,在每星期各組輪流候命。
一年出勤40小時才能「續牌」
彭督察回想,加入談判組是希望可以做到「即場」的救人工作。彭穎森曾遇過在家庭糾紛中傷害妻子的一名男子,不停在天台簷篷徘徊,企圖自殺,彭多番勸喻包括為受傷男子遞上及收回「止血棉花」,詎料到該男子轉身便「嘭一聲」跳下。彭說,「事後一個多星期,都想起那男子在天台行來行去的身影」。
另一資深談判專家劉達強警司指出,投考談判工作的警務人員心理質素很重要,要能在壓力下不會驚惶及「遇事即亂」。在上一次遴選中,終在幾百名申請人中選出10多人;每名談判人員一年出勤時數不能少於40小時,才能獲警隊「續牌」,以確認合適有關工作。
明報記者 曾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