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最近上海市多個售樓處發生聚衆鬧事,起因是發展商新推樓盤時大幅打折,導致老業主不滿,其中一個售樓處被抗議者圍攻,玻璃、模型等物被損毁。
被砸的是嘉定「龍湖酈城」售樓處,該樓盤在打折活動中的平均樓價比原先低30%左右,老業主認為被開發商矇騙,前來「討個說法」。龍湖酈城事後回應稱,打折促銷計劃已結束,而所推樓盤與老業主所購者並不相同,不能直接比較。
一夜降三成 老業主憤怒
最近上海樓盤降價促銷的案例並不鮮見。預計隨着年關臨近,發展商還款、付薪壓力愈來愈大,資金鏈壓力也會愈來愈緊張,降價恐怕會成為一些資金短缺發展商不得已的選擇。
我很同情這些老業主,畢竟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為了買一套房,都是傾畢生之財力,甚至是花完兩個家庭的積蓄,再背上一身的債。但當他們簽下合同後,幾個月過去見到的是同一樓盤打折促銷,十幾萬的資產瞬間灰飛煙滅,怎能不覺得傷心、憤怒?
樓市博弈 百姓首當其衝
更可悲的是,老百姓因資金有限,買不起市中心貴價樓,只能選擇較為偏遠的樓盤。而當樓市降價潮掀起的時候,恰恰就是從這些偏遠樓盤開始,掙錢供樓的普通百姓就成最大的被衝擊者。
內地樓市與其說是一個消費市場,倒不如說是一場資金與權力間的賭博,大家都在押寶對方會率先撑不下去,主動讓步。所以當政府以民生的名義「遏制房價過快上漲」時,當領導人强調「鞏固樓市調控成果」的時候,他們真的準備好承受樓市下跌的壓力了嗎?
隨時成社會事件導火線
如今,發展商作出了姿態率先降價,可謂是以退為進:若市場能接受,則可以促進銷售;若不接受,一旦發生「攻擊售樓處」的鬧劇,這種充滿衝擊力、感染力的畫面,正說明樓市降價並不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而且還可能成為社會不和諧的導火索,正好成為倒逼政府的法碼。
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