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加坡引外援 醫生比率大升長青網文章

2011年10月3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0月31日 05:59
2011年10月31日 05: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醫生人口比率過去十年雖有改善,由每千人有1.42個醫生增至現時1.7個,但同時期的新註冊醫生卻由逾400個減至280個,背後主因是04、05年大刀削減醫科收生人數;相對新加坡,近十年本土醫生每年出產量一直維持約200至220個,卻靠引入大量外援令其每千人醫生比率由1.43,大幅改善至1.95。

港早年削醫科生 註冊醫生跌

2001至今本港人口約增加5.6%,同期註冊醫生數目則增加26.6%,以至每千人口醫生比率按年遞增至目前每千人便有1.7個醫生,但相對歐洲、澳紐甚至日本等先進國家每千人便有2至3個醫生,明顯落後。近年公院醫生不足的「苦果」要追溯至03年起醫科生收生人數由330個減至280個,05年度減至250個,至09年才再加回學額至320個。

本報翻查資料,03年政府削減醫生學額,是鑑於醫管局未能全數聘用新醫科畢業生,大學資助委員會認為這顯示醫生可能人手過剩,私醫業界甚至當年醫學界議員勞永樂亦要求大學減收醫科生。

至於新加坡本土培訓的註冊醫生,則由每年200個增至近5年約220個,雖追不上同期人口大幅增長25%,但當地卻透過引入大量外援解決醫生不足問題。以2010年為例,撇除314名註冊實習醫生,其餘1030名新註冊醫生中,近八成是海外醫生,其中類似本港「有限度註冊」醫生數目由2001年146個,增至去年413個,臨時註冊醫生由193個增至396個。

星外援太多 現質素隱憂

不過,有港府高層指香港不能與新加坡直接比較,因星洲人口增長程度較香港急,單靠本土培訓醫生無可能追得上醫療需求,故一定要靠外援,惟近年當地引入太多外援,醫療質素隱憂開始受關注。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