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壞帳未浮現 內銀勿樂觀長青網文章

2011年10月3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0月31日 21:59
2011年10月31日 21: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內銀第3季業績已於上周悉數公布,息差擴闊及中間業務表現強勁繼續成為盈利增長引擎,帶動大部分內銀季度純利按年增幅逾三成,股價一周升了兩至三成(見表),但券商提出警告,內銀季度業績潛藏隱憂,期內不良貸款餘額降速減慢,以及建行(0939)第3季末不良貸款餘額較上半年反彈,已露出資產質素惡化的先兆。

內地經濟增長放緩,以及來自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房地產和小企業等高危客戶的壞帳風險,為內銀前景蒙上陰霾。惟在季報中有限度披露的資料中,可以看到的,是幾乎所有內銀不良貸款餘額及比率,均較上半年持續「雙降」,資產質素看似仍在改善中。

券商:貸款質素難持續改善

另一方面,工行(1398)、交行(3328)及民行(1988)於第3季未見加大撥備力度,資產減值損失反而按年下降(見表),僅建行和招行(3968)明言,分別於期內為表外業務,以及地方政府平台貸款和房地產增提撥備。看來民企老闆「走佬」自殺,房企舉債無門,地方財政趨緊及鐵道部融資困難等負面因素,會在未來數季浮現於內銀的業績中。

有美資大行分析師向本報記者表示,單單從今季不良貸款及撥備數據,不能推斷內銀資產質素改善,「在目前這種情况之下(經濟增長放緩及金融市况波動),不惡化已經算很好了,持續改善恐怕不太可能。」按照內地貸款五級分類,銀行根據借款方的實際還款能力及風險程度,將貸款劃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及損失,後三類為不良貸款。換言之,倘關注類貸款趨升,有可能是不良貸款掉頭向上的警號,惟內銀於季報中並無披露各類別貸款餘額。

上述分析師引述民行(1988)管理層於電話會議中透露,該行關注類貸款及整體逾期貸款於第3季內均有所上升,主要來自房地產、中小企及信用卡貸款。

至於撥備方面,銀行會根據未來業務可能出現的風險,參考以往貸款損失率歷史數據計提組合撥備,而當貸款逾期超過90天及被列為不良貸款時,便要進行單項撥備,惟內銀季報未有獨立披露上述兩項數據,故以整體資產減值損失金額作為資產質素狀况的指標作用有限。

未來兩年 地方償債高峰

事實上,審計署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全國地方政府債務共10.7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未來兩年起便踏入償債高峰期(見表),意味內銀資產質素要面對的真正挑戰尚未來臨。

花旗於內銀業績前亦已預期,儘管第3季內銀不良貸款情况仍見溫和,但內銀業績難以說服市場資產質素不會持續惡化。瑞銀也預計,房地產及其相關貸款的資產質素下降問題,將於今年第4季及明年第1季才會浮現。

明報記者 劉欣欣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