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歐洲積極爭取中國參與解救歐債危機,但中國輿論對應否出錢救歐洲質疑聲四起,央行顧問李稻葵在微博上解釋救歐洲符合中國長遠利益,引來不少網民抨擊。官方《環球時報》指出,內地許多人認為,剛爆發借貸危機的溫州也在缺錢,中國至少應「先救溫州,後救歐洲」。
李稻葵﹕援歐符中國利益
李稻葵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時稱﹕「幫助歐洲符合中國的長遠根本利益,因為歐洲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但中國政府關注如何向人民解釋援歐的決定。中國政府最不希望把國家的財富花掉援歐,到頭來只是被視為提供『笨錢』」。他在微博回應質疑時暗示,若中國不幫助歐洲,巨額外儲最終只會投放於美國債券,只令美國獲益。
他針對中國應否實質性幫歐洲提問道,援助歐洲雖然存有風險,但「為子孫們謀求一個稍微寬鬆點的國際格局重要還是今天資產的安全性重要?」他同時暗示與歐洲聯手,可讓中國抗衡美國的圍堵壓力。他說﹕「巨無霸的老大看着日益長大的老二不順眼,老二是聯合幫助老三、老四還是跟老大一起看熱鬧?」
歐洲部分政客與企業對中國等非歐元國家援歐持保留態度,法國在野社會黨總統候選人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稱,歐盟呼籲歐洲以外的大國參與EFSF,令人十分困惑。他說﹕「中國前來參與投資時,難道不會提交換條件嗎?」德國工業聯盟主席凱特爾(Hans-Peter Keitel)稱,這會讓其他國家有權決定歐元的命運,「他們所有的援助都有政治代價」。歐洲企業擔心,歐盟為求中國援助而提早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令歐盟向中國出口貨品徵收的關稅大跌。
歐企憂歐元受華控制
《環球時報》社評呼籲中歐輿論勿把中國買歐債問題過度政治化。該報明言,歐盟若想得到中國的資金,便應作「文明交易」,考慮多向中國開放市場及技術,以及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至於把溫州與歐洲混為一談,則是極愚蠢與不專業的說法,因為「買不買歐債,用的是外匯儲備,這當中要盤算的是安全度和增值額。就是一歐元歐債不買,那些外匯也不可能用於拯救溫州『跑路』(走佬)老闆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