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物理系的講座教授郭新和助理教授張泳,透過觀測星雲和星際間的紅外線輻射,發現星雲間廣泛存在複雜的有機物質,可能在無生命的太空自然合成。有機物質被認為在生物形成的重要元素之一,今次發現可能推翻早前科學家認為地球是唯一能夠孕育生命之地的說法,是次研究會在今日發表的國際學刊《自然》刊登。
早在30幾年前,科學家透過太空望遠鏡觀測恆星和星雲,已經發現在星系的光譜中,存在很多不明的紅外線輻射。他們早前認為這些輻射,是由碳和氫原子組成的簡單有機分子產生。
不過郭新和張泳研究發現,這些輻射原來是由一些複雜的有機物質發射出來。郭新和張泳透過在大氣層以外的太空望遠鏡,重新觀測多個星雲,發現這些有機物質,包含環狀和線狀的分子結構,形式與地球上的煤和石油等類似。
科學家以往總是以為這些物質是「由生命產生」,並沒有想過原來這些物質可以在太空自然合成。但郭新認為,由於在觀測期間,這些複雜的有機結構,是正在慢慢形成,而非消逝,相信這些物質來自外太空生物殘骸的機會不大,反而是在恆星周圍自然產生。
或證「生命之源」非地球獨有
郭新指出,今次發現或顯示「複雜有機物質」這種「生命之源」並非地球獨有,以往「地球好unique、好唔同,所以咁幸運有生物」的想法將可能更改。外太空的恆星如果可以製造出複雜的有機物質,其他星系亦有機會「被有機星塵感染」。
他認為地球發展出生命,可能亦只是因為在遠古時受小行星等撞擊,「感染」外太空有機星塵;而非環境獨特,自行合成出有機物質所致。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