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歐債危機暫時穩定下來,發達國家資金重新出外尋覓投資機會,在美國掛牌、與中國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今個月吸納了近8億美元(約62.4億港元)資金,是2009年股災後最多的1個月。分析指現時中資股估值仍較金融海嘯時為低。
彭博報道引述研究機構TrimTabs指出,新興市場ETF錄得15億美元(117億港元)的資金流入,創6個月以來最多,單是中國ETF已達7.96億美元。TrimTabs總裁Charles Biderman指出,中資股廉宜,而在美ETF獲吸納,或亦令中資股價受支持。
儘管環球金融動盪的震央在歐洲,但由於資金在高風險新興市場抽走,後者股市的跌幅比歐美反而更高。以大摩中國指數為例,年初至今累積下跌18.5%,但歐洲Stoxx 600指數亦僅下跌12%,道指更仍錄得2%升幅。
大摩中國指數昨天收市的市帳率(P/B)在1.64倍,與於2008/09年金融海嘯的水平相若。瑞信新興市場策略報告指出,3年前股市從低位反彈,是由房地產及材料股帶動,當時這兩個行業的P/B是最低的。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