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對於歐盟據報將尋求中國幫忙,向新設立的「特殊目的工具」(SPV)注資,協助購買歐元區財困國國債,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昨拒絕評論,表示外交部並非適合回答這種問題的部門,但「我們希望歐盟相關國家能盡快達成全面協議,採取有效措施紓緩歐債危機,防止危機蔓延」。
賈慶林訪歐 料再提援助
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現正出訪歐洲,先後訪問希臘、荷蘭及德國,外間相信賈慶林會重申中國願意向歐洲提供援助,以及中方有信心歐盟有能力解決危機。早前中國及巴西等新興國曾表示同意透過IMF,向EFSF救援基金注資,援歐買債,但美英對有關建議持保留態度,希望盡量由歐洲自行出錢。
不過歐洲外交消息稱,一些歐元區成員國其實對尋求中國出錢協助擴大EFSF基金規模有保留,擔心日後受制於中國。中國曾開出救援條件,要求歐元區國家必須先提出大幅削赤減債,同時展示友好姿態,例如提早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中國現持有大約6000億歐元的歐元國國債,佔中國3.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近25%。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經濟師何帆稱,「中國會否繼續購買歐元國國債,將視乎歐盟向中國出售哪些國家的債券。受歐債危機嚴重打擊國家的債券,風險或許太高」。何帆認同中國可以選擇透過IMF向歐洲提供貸款。
恐EFSF重蹈美次按覆轍
對歐盟來說,以擔保形式擴大EFSF基金規模,各成員國毋須額外出資,就可增加救市彈藥,對各成員國政府無疑具很大的吸引力,但擔保「歐豬債」變相令EFSF成為一間債券保險商,有分析家便重提2007至08年美國次按危機,按揭抵押債券(MBS)跌價,大量參與擔保這類債券的保險公司破產的歷史,EFSF有機會重蹈美國次按的覆轍。另外,擴大EFSF基金規模亦有可能向「歐豬5國」發出錯誤信息,認為歐盟為保住歐元,會容讓它們繼續以往入不敷支的理財模式,令歐元區的財政紀律盪然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