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光污染問題愈趨嚴重,有燈光公司斥資70萬元,成立本港首間「燈光實驗室」,並與理工大學合作,盼透過燈光設計,包括改變燈光照射角度、增設遮光板及轉用LED燈三招,達至節能及降低光污染的效果。理工大學屋宇設備工程學系副教授鍾謝明估計,適當的燈光設計可減少本港一半光污染。
改角度 增遮光板 用LED
理大合作的燈光設計公司「元創光藝」成立了本港首間「燈光實驗室」,昨日開幕。「元創光藝」燈光設計師李賢德指出,以曾被市民投訴有嚴重光污染的天水圍公園為例,目前公園入口使用高壓鈉燈,亮度比鄰近環境高,平均照度達135勒克斯(lux),令市民感到刺眼;但若轉用LED燈,並配合防眩光燈罩,平均照度可降至38勒克斯,並可節省約20%用電。
理大鍾謝明引述過往研究數據指出,本港鬧市晚上的亮度對比郊野公園,平均高出100倍,其中以旺角、銅鑼灣對比西貢東面及大嶼山南面最誇張,兩者亮度相差近500倍;而環保署每年亦接獲約40宗有關光污染投訴,反映光污染問題嚴重。
李賢德說,燈光設計需考慮現場環境、物件等因素,透過光源的特性,營造合適的燈光環境。他指現時本港光污染主要來自旺角、銅鑼灣鬧市的廣告招牌,「這些廣告招牌一排並列,任由燈光照射外牆及夜空,對民居造成極大滋擾,亦令人感到特別刺眼,於視覺上是屬於不合格」。
鍾謝明指出,本港鬧市未有完善的燈光設計規劃,造成夜間過度照明,變相浪費燈光資源。他建議,透過改變燈光照射角度、增設遮光板或防眩光燈罩等設備,以及將鎢絲燈或慳電膽轉為LED燈,相信可降低最高四至五成的燈光亮度,從而改善光污染及節能。
不過,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認為,政府應採立法規管措施,規定晚上11時後所有裝飾或作廣告用途的燈光必須關閉,才能根治光污染問題。
新的燈光實驗室位於觀塘工業區,佔地約1000平方呎,設置多個模擬場境,展示不同燈光設計對環境的影響。元創與理大合作,每年為約100個屋宇設備工程學系學生提供實習場地,增強學生對燈光設計概念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