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日國際鐵礦石現貨市場價格一路走低。在內地鋼鐵企業頻頻施壓下,一向強硬的礦業巨頭終於作出降價讓步。全球最大礦業巨頭淡水河谷表示,此前按照季度定價的鐵礦石價格,將參照現貨市場定價。淡水河谷採用當季均價結算的方式,可使第4季度進口鐵礦石價格降低8%。但鐵礦石定價規則的再次打破,季度協議定價有名無實,使本已脆弱的定價體系再蒙陰影,前景難料。
現貨價跳水 礦業巨頭降價
9月份內地進口鐵礦石平均到岸價格為每噸175.92美元,刷新歷史最高水平。然而10月份,鐵礦石價格卻出現大幅跳水,並創下了今年現貨價格的新低。鐵礦石現貨價格在9月7日至10月14日之間已下跌了約14%,並且11個月來首次跌破了每噸160美元。
淡水河谷近日提出,10月份提貨的內地鋼廠可以先按照9月30日的普氏指數價格作為提貨價。在第4季度結束後,雙方將按照當季指數均價結算。 按照目前的規則,今年第4季度的鐵礦石價格本應採用6、7、8三個月鐵礦石普氏指數的平均價,約為每噸175美元,淡水河谷願意將這一價格調為參照第4季度的現貨價格,並多退少補。
業內人士擔憂,當前協議價和市場價倒掛嚴重,參照當季現貨礦價,可降低內地鋼廠成本。但協議礦價參照當季的現貨礦價,意味着鐵礦石市場全部現貨化的趨勢進一步加強。礦山企業一直謀求鐵礦石市場全部現貨定價的目標似只有一步之遙。
季度協議有名無實
由於現貨礦低於季度協議礦的價格,內地多家鋼廠要求將原定計劃的貨物推遲發貨,有鋼廠甚至不惜「毀約」。業內人士擔憂,這種做法雖然能獲得短期利益,但將加速鐵礦石長協體制的滅亡。按現貨定價方式,目前進貨價格雖比協議價廉宜,但如今後鐵礦石價格上漲,很難再按較便宜的協議價格進口。
從2009年開始,鐵礦石長期協議定價機制已逐步崩潰,之後,在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三大國際礦商的合力推動下,全球鐵礦石市場邁向靈活性更高的定價體系。目前淡水河谷堅持季度礦,必和必拓、力拓以月度礦、現貨形式銷售礦石,今後若找不到雙方均適合的協定交易方式,全球及內地鐵礦石市場將繼續向現貨方向發展。
雖然當前礦山企業迫於形勢紛紛下調礦價,但如果未來鐵礦石價格繼續走低,大礦商有可能聯手減少產量,進而達到控制鐵礦石價格。但目前內地鋼廠的前期庫存高達近1億噸,需一段時間消化。在「買漲不買跌」的心態下,部分鐵礦石貿易商也在選擇觀望。在未來價格博弈中,鐵礦石價格走勢能否持續走低,真正迎來拐點還存變數。
馮其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