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水管窺鏡尋隱蔽滲漏長青網文章

2011年10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0月24日 05:59
2011年10月24日 05: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提倡節約用水,但去年本港水管滲漏率高達20%。水務署前年從加拿大引入「內窺鏡技術」,測試多條合共80公里長水管,發現有45處隱蔽滲漏,即平均約2公里便有一處。署方未來將全面使用新技術及引進風險評估更換高危水管,盼將滲漏率降至15%。

餘4年期限 需換45%水管

水務署2000年展開為期15年的更換水管工程,現年距期限剩4年,至今只完成55%。整體工程費用最新估計,由原初估算100億元漲至236億元,升幅達1.3倍。水務署總工程師梁永廉表示,預料到2015年可完成工程,滲漏率會進一步降至15%,看齊美國及芬蘭等國。

東江水並非實報實銷,節省用水不會減少支出,但降低滲漏率長遠有利減少依賴東江水。本港一年用水9.36億立方米,滲漏由20%減至15%,等如節省4600萬立方米食水,換算東江水價約值2億元。

梁永廉表示,下階段更換及修復水管計劃會引入風險管理,優先更換一旦爆裂會影響大量人流及車流的水管,又會定期測漏,較目前單靠換水管以減低滲漏率更先進。

港水管2公里1處漏

2009年灣仔告士打道爆水管導致交通大癱瘓,梁永廉表示,為加強水管測漏工作,已派員到加拿大考察新技術,斥資1000萬元引入「水管內窺鏡」。該署挑選128段共80公里長的水管,去年10月至今年2月試驗,結果發現45處滲漏,平均約2公里便有一處漏水。

水管內窺鏡測漏原理是將裝有視像鏡頭及漏水噪聲感應器的儀器,放入水管內,實時視察水管是否滲漏,結果發現不但可準確探測直徑300毫米或以上水管的滲漏,效果更勝工程人員以傳統聽聲棒放在地面,用人耳監聽地下水管漏水。

不過,礙於儀器體積難以在300毫米直徑以下的水管使用,因此「水管內窺鏡」只可作為輔助,人耳測漏仍是主力。水務署高級工程師劉志明表示,45個滲漏點當中有25個來自主水管,12個屬分支水管,餘下8個是無意中探測到鄰近水管有問題,可見新技術更有效驗出裂縫。

半成主幹道有爆水管風險

他又指出,水務署已完成覆檢全港500多條橫跨主要幹道的水管,約半成有爆水管風險,需緊急維修。餘下水管則安裝了噪聲監察儀24小時監察,若有滲漏會即時派員搶修。

明報記者 馬耀森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