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隱閉母親無人訴苦長青網文章

2011年10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0月23日 14:45
2011年10月23日 14:4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一子之母,24小時全天候無償照顧兒子……唯一回報是丈夫無限量的支持及一個溫馨的家。」享受着幸福家庭的歐敏華,難以想像她幾年前曾因照顧專注力不足的兒子而不堪壓力,更曾一度自殺。社工坦言,敏華的個案絕非偶然,天水圍社區內有很多隱閉母親,因無社區網絡隨時釀成家庭慘劇。

照顧兒子不堪壓力 曾自殺

敏華於19歲未婚懷孕,遭家人強烈反對,身邊的朋友都還年輕,無法分擔她照顧孩子的煩惱,「只有我和丈夫相依為命」。她對孩子品行和成績要求極高,兒子洭堯雖然專注力不足,但在她嚴厲的訓練下,未進小學就已能背乘數表。但升讀小學後,洭堯不斷被老師投訴擾亂秩序,又和人打架,成績一落千丈,「老師在大庭廣眾指罵他 『有問題!』手冊上有很多不良紀錄。」看過醫生、見過教育心理學家仍無改善,敏華徹底絕望,卻找不到人傾訴,情緒終於失控,開始對兒子打駡,更抑鬱到自殺。

洭堯小二轉讀潮陽百欣小學,適逢該校於2008年底聯同伯裘書院開展家校合作的「晴天計劃」,敏華獲安排於課餘時間託管班做義工,情况才出現轉機。

「認識其他家長 有人傾訴」

「以前我的世界只有我、丈夫和兒子,有不快亦只能一直壓抑,現在認識了其他家長,起碼有人傾訴。」12歲的洭堯亦見證媽媽的轉變,「媽咪之前好得人驚,我好緊張,有時會驚到要躲入房……現在起碼有傾有講」。

家住天水圍、亦在該區擔任社工的麥家慇坦言,敏華的個案絕非偶然。天水圍內不少家庭都很年輕,原有的朋友和家人都不在區內,「不少年輕媽媽十幾二十歲便要獨自面對家庭壓力……全職家長將照顧小朋友當成是一切,要求都很高,孩子出現小問題、有小小沙石,都會被她們放大成一塊大石頭」。這些問題隱閉家庭很容易會演變出家庭慘劇。

社工﹕隱閉家庭易演慘劇

由勞福局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贊助的「晴天計劃」,包括課餘託管服務、將學生及家長組成義工隊、於放學後開放學校的圖書館讓區內學生使用。麥家慇說,學校希望通過計劃接觸區內隱閉家庭,讓他建立自己的社區網絡,凝聚社區。計劃推行3年至今義工隊已成立第5代,為逾300名義工建立網絡。

今天下午,天晴邨將會舉行嘉年華會促進義工交流。從未踏過台板的敏華將為擔任司儀,「到現在我可以站出來,是想告訴大家,只要你肯講就有人願意幫助你……遠親不如近鄰」。

明報記者 余卓善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