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電:加價壓力大長青網文章

2011年10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0月23日 14:49
2011年10月23日 14:4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距離上次加價只有9個月,中電昨日率先放風稱「相當大的加電費壓力」,加幅多少則要與政府商討,預計12月公布。中電副主席阮蘇少湄解釋,國際燃料價格飈升及通脹升溫,加上配合政府的減排目標,基建投資增加,均構成額外成本。但有議員批評,中電是藉環保為名,賺取更大的准許回報,並沒有盡社會責任。

港燈﹕12月檢討加費

對於中電率先表示有加價壓力,港燈回應表示,公司會於12月才檢討加費,目前未有定案。今年1月中電與港燈因煤價和天然氣價上升,一同宣布加電費2.8%(見表),但不足一年,阮蘇少湄昨日出席活動時提起「調整電費」計劃,指近年中電因國際燃料價格上升,以及通脹加劇,中電又增加使用天然氣,都構成加價壓力。

阮蘇少湄說,為配合政府的減排目標,各方面基建,如發電設施的投資均需增加,而增加使用天然氣,亦對價格構成壓力。不過,她強調,中電電價在區內的工商業供電價格,已較澳門和深圳低,過去幾年已盡量減壓力。

港住宅電費貴過台北上海

根據中電去年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顯示,中電在住宅方面的電價,雖較東京、倫敦和紐約等城市便宜,但較深圳、上海、台北和溫哥華等地昂貴。

事實上,根據港府與兩電簽訂的《管制計劃協議》,若兩電投資可再生能源,可獲11%的准許回報,高於煤電的9.99%。早前中電已宣布,會以70億元購置風場,未來亦會增加天然氣設備,預計成本需轉嫁市民。

投資再生能源 獲11%回報

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蘇偉文直言,若政府同意批准投資新的環保項目,中電的資產膨脹時,便可透過加電費賺取最大的准許回報。他指出,環保項目的准許回報較高,約9年已可回本,是政府當初提供給兩電的誘因,市民也要考慮是否願意為環保付出此代價。

立法會議員王國興批評,中電未有盡社會責任,作為專利公司卻借環保為名賺最大利潤,中電其實可將不需立刻發展的硬件項目推遲計劃。立法會議員李華明亦表示,社會明白要有新天然氣來源和配合的基建,但問題在於何時落實相關設備,太早增設和太多的設施會對消費者不利,政府有責任監察加費是否合理。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