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在悅悅被撞事件發生後,國內傳媒接連報道「路見不平」新聞,不少企業、學校及法律機構也紛紛表態支持「好人」。有專家說,在小悅悅離世後,社會的關注度會逐步下降,但由於「悅悅事件」比之前幾宗同類事件更能觸及人們的心靈,希望也能影響到政府及法官的思考。
不應覺得「做好人違常理」
廣州社科院研究員彭澎對本報說,悅悅事件中的「18:1」形成強烈反差,「讓人覺得這是中國人的大多數」。他指救人的「1」是沒錢、沒文化的拾荒老人,「有文化的人會思考前因後果,有錢的人怕被訛詐,她(救人者)可能連『彭宇案』都沒聽過。」彭澎認為,悅悅事件的影響深遠,現時政府都開始留意,是一件好事,要讓法官也認識到事件的嚴重性,不能再覺得「做好人有違常理」。
企業提供法援 鼓勵扶老
「彭宇案」發生在2007年,南京青年彭宇扶起跌倒的老太徐春蘭,徐卻指是彭撞倒她而提告,法官認為彭宇救人「與常理相悖」,判罰他需支付傷者4.5萬元。成都一家公司周三貼出通告,鼓勵員工在老人跌倒後主動去扶,承諾如遭反訴將由公司提供法律援助並支付賠償。
明報記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