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台灣馬英九總統聲言將在推動「兩岸和平協議」前,會先公投了解民意,「公投未過就不會推動」,而當局也不會設定簽署該協議的時間表。學者認為,用公投方式推動和平協議更具民意基礎。台灣最新民調也顯示,近60%人支持簽署兩岸和平協議。
馬英九 周一(17日)提出「10年內必須面對和平協議」後,話題持續在台灣發酵。綠營指此舉是向大陸「投降」及「賣台」,前日深夜,總統府發新聞稿指「如果未來要推和平協議,一定會先交付人民公投,公投沒有過,就不會推動簽署兩岸和平協議。」馬英九昨晨再開記者會回應稱,當局對和平協議態度非常慎重,由於其性質不同於兩岸的經濟協議,因此才考慮用公投方式,「如果覺得有更高共識情况下會進行得更順利,對民意掌握會更確實,採取公投當然是一個選擇」。
馬英九重申,在三個前提(國家需要、民意支持、國會監督)下審酌與大陸簽訂和平協議,就是為了鞏固「不統、不獨、不武」現狀,「如果三項前提有一項不備,也不會簽」。
蔡英文﹕公投為選舉操作
對於馬英九的公投提議,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稱,馬英九曾反對用公投推動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現在又說要公投,是為選舉而操作的議題。她指民進黨過去的兩岸和平架構是進行獨立主權的談判,而馬英九的和平協議是在「一個中國」下談判,性質根本不同。
學者﹕增民意基礎
據「中時民調中心」前日公布的調查顯示,有59%受訪者認為簽訂和平協議,有助於兩岸穩定交流,避免兵戎相見,其中泛藍民眾的支持率更達90%。
台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趙春山認為,馬英九選前拋出商簽和平協議議題並稱將交付公投,既可回應綠營的指摘,也令其更具民意基礎。東華大學教授施正鋒指出,過去國民黨一直不願碰觸公投議題,如今主動拋出,可說是反將民進黨一軍,「民進黨同意公投,但卻不能接受兩岸和平協議的議題。」